联系电话:400-069-9987 ·收藏页面 ·返回主站
欢迎访问卓而越教育|卓越考研南京分校官方网站!

2019年考研深圳大学新增心理学专硕招生

发布时间:2019-01-10

2018年8月6日深圳大学研究生官网公布了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博仁考研小竹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深圳大学心理学考研招生信息,发现今年有新增心理学专硕招生,具体信息如下:


院校简介

深圳大学(Shenzhen University),简称深大,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学校办学层次由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1995年学校通过国家首批本科教学合格评价,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7年实行学院制,明确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思路。2000年确立了从单纯教学型向教学与科研并重型转变的办学目标。2005年经批准成为工程专业硕士授权单位,新增2个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领域。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11月27日,深圳大学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截止到2017年7月,深圳大学设有27个教学学院,90个本科专业。有深圳(后海、西丽)、汕尾(深汕特别合作区)(筹)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4100亩,后海校区1.34平方公里;西丽校区1.38平方公里,2017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汕尾校区目前正在进行选址工作,计划于2019年底投入使用。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295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7491人,硕士研究生5272人,博士研究生196人。在职硕士研究生1300人,成人教育学生18720人,留学生811人。

【报考条件】

(一)报名申请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深圳大学2019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相关规定。

(二)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毕业证书);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我校所有招生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人员报考。

6.我校部分专业(领域)对考生的工作年限、之前在高校学习的专业等有限制性要求,详见《深圳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7.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取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于复试前提交相应的书面证明。

注意: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复试及录取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报考、复试以及录取等资格。

【学费/学制】

心理学学硕:全日制,学制3年,学费8000/年。

心理学专硕:全日制,学制3年,学费8000/年。

【拟招生人数】

心理学学硕:2019年拟招收人数32人。

心理学专硕:2019年拟招收人数18人。


【初试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学硕312】

312参考书目

1.《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聃龄

2.《发展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林崇德编

3.《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

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徐建平编

5.《心理与教育测量》(新版)暨南大学出版社戴海崎,张锋,陈雪枫编

6.《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

7.《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试大纲:全国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考试大纲。

【专硕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涵盖心理学导论、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教育部发布命题指导意见,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347考试大纲:

导论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 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 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实验法

1. 变量与控制

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 反应时法

4. 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 观察法

(三) 个案法

(四) 心理测量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 人格测验

5. 智力测验

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 心理统计

1. 描述统计

2. 推论统计

(六) 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第三节 感觉

(一) 感觉的含义

(二) 颜色视觉

(三) 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 知觉

(一) 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二) 知觉组织

1. 知觉组织原则

2. 形状知觉

3. 深度知觉

4. 运动知觉

(三) 错觉

第五节 意识和注意

(一) 意识与无意识

1. 意识的含义

2. 意识的功能

3. 睡眠与梦

(二) 注意过程

1. 注意的含义

2. 注意的特征

3. 选择性注意

第六节 学习和记忆

(一) 学习的含义

(二) 学习理论

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 观察学习

(三) 记忆的含义

(四) 记忆的种类

1. 感觉记忆

2.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3. 长时记忆

(五) 遗忘

1. 遗忘曲线

2. 影响遗忘的因素

第七节 思维

(一) 思维的含义及种类

(二) 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

(三) 问题解决

1. 问题解决的过程

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四) 推理

1. 演绎推理

2. 归纳推理

(五) 判断和决策

1. 启发法和判断

2. 决策框架

3. 决策规避

第八节 智力

(一) 智力的含义

(二) 智力的测量

1. 智力测验的编制

2. 常用智力测验

(三) 智力理论

1.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2. 智力三因素理论

3. 多元智力理论

第九节 情绪

(一) 情绪的含义和功能

(二) 表情

1. 非语言交流

2. 文化与表情

3. 面部表情

(三) 情绪理论

1. 詹姆斯——兰格理论

2. 坎农——巴德理论

3.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第十节 动机

(一) 动机的含义

(二) 生理动机

(三) 个人成就动机

1. 成就需要

2. 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四) 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2. 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3. 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4.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

(五) 需要层次理论

人格心理

第一节 人格的含义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

(一) 精神分析流派

(二) 行为主义流派

(三) 认知流派

(四) 人本主义流派

(五) 特质流派

(六) 生物学流派

第三节 人格测量

(一) 客观测验

(二) 投射测验

发展心理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横断设计

(二) 纵向设计

(三) 聚合交叉设计

(四) 双生子设计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 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

(二)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三)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四) 生态系统理论

第三节 生理发展

(一) 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

(二)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三) 成年期的生理变化

第四节 认知发展

(一)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二)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四) 成人期的认知发展

(五) 认知老化

第五节 语言获得

(一) 婴幼儿言语发展

(二) 童年期言语发展

第六节 社会性发展

(一) 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二)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三) 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四) 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第七节 性别发展

(一) 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

(二) 性别角色的获得

第八节 道德发展

(一)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二) 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

临床心理

第一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

第二节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

第三节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

第五节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 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二)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

(三) 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变态心理

第一节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

第二节 焦虑障碍

(一) 恐怖症

(二) 强迫症

(三) 惊恐障碍

(四) 广泛性焦虑障碍

(五) 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三节 心境障碍

(一) 单相情感障碍

(二) 双相情感障碍

第四节 进食障碍

第五节 人格障碍

第六节 物质依赖

第七节 儿童心理障碍

(一) 孤独症

(二) 多动症

社会心理

第一节 社会思维

(一) 自我概念

(二) 自尊

(三) 行为归因

(四) 自我知觉

第二节 社会影响

(一) 从众

(二) 说服

(三) 群体影响

第三节 社会关系

(一) 偏见

(二) 攻击

(三) 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四) 冲突

管理心理

第一节 管理哲学

(一) 经济人假设(X理论)

(二) 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

(三) 社会人假设

(四) 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五) 文化人假设(Z理论)

(六) 决策人假设

(七) 学习人假设

第二节 组织激励

(一) 三重需要理论

(二) ERG理论

(三) 行为矫正理论

(四) 期望理论

(五) 公平理论

(六) 目标设置理论

(七) 工作特征理论

(八) 工作再设计

第三节 领导理论

(一) 领导特质理论

(二) 领导行为风格理论

(三) 领导权变理论

(四) 领导情景理论

第四节 组织理论

(一) 组织结构

(二) 组织文化

(三) 组织变革与发展

【复试科目】

复试参考书目无。

注:跨专业考生须加试:1、普通心理学,2、心理学研究方法(含统计测量、心理学史)。

以上信息来自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2019级深圳大学招生章程已经公布,希望同学们即时关注。

博仁考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在复习备考中如鱼得水,轻松备战心理学考研。

 

优秀学员
  • 勒家鸣

    艺术生考入南京师范大学

  • 余婷

    普通三本考入南京大学

  • 李冠

    二本辞职考入武汉大学

  • 徐贤哲

    三本68天考入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