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069-9987 ·收藏页面 ·返回主站
欢迎访问卓而越教育|卓越考研南京分校官方网站!

资讯动态

News and information

  • 2024-02-01
    2024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研招考试初试查分公告各位考生: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要求,现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核相关事宜通知如下:1. 查询开始时间:2月26日早9点2. 查询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hsi.com.cn/apply/cjcx/3. 成绩复核:如对初试成绩有疑议,请于2月28日早9点...
  • 2021-10-14
    10月9日,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两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启动的通知》,确定了首批20个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试点期限为2年。《通知》强调:各试点高校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
  • 2021-09-05
    教学函〔20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为做好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现将《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教育部2021年8月30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
    •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大纲
      2019-02-25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大纲


       
      (一)
      抗氧化系统。
      ()
      水分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1.干旱的类型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
      2.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3.严重干旱对植物的危害
      4.植物的抗旱性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5.水涝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抗涝性
      ()
      温度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1.冷害和抗冷性
      2.冻害和抗冻性
      3.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
      4.热害和抗热性
      ()
      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
      1.植物抵抗盐害的机制
      2.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3.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方法
      1.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2.膜透性的测定
      3.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生物化学
      一、生物化学概述
      ()
      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二、蛋白质化学
      ()
      蛋白质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二)
      氨基酸
      1.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根据R基团极性对20种蛋白质氨基酸的分类及三字符缩写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
      2.蛋白质的初级结构
      3.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4.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3.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征
      5.蛋白质的变性及复性
      ()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1.蛋白质的抽提原理及方法
      2.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电泳、层析和离心
      3.蛋白质的定量方法
      三、核酸化学
      ()核酸的种类和组成单位
      ()核酸的分子结构
      1DNA的分子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
      2RNA的分子结构:tRNA的结构、mRNA的结构、rRNA的结构
      ()
      核酸的理化性质
      1.核酸的一般性质
      2.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
      3.核酸的变性及复性

       

    •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大纲
      2019-02-25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大纲


      《作物生理学》考察考生对作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生理过程,特别是在逆境条件下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生理机制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运用学习的知识分析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生理现象的能力
      《作物栽培学》 考察考生对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主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措施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运用所掌握的栽培学的知识解决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遗传学》考查考生对遗传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对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遗传学历史和发展现状的了解。内容涵盖孟德尔遗传、细胞遗传、分子遗传、群体遗传以及新发展的基因组学等。
      《作物育种学》考查考生对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农作物主要育种技术(方法)及其原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以及育种新技术和主要农作物育种进展的了解程度。
      《农业可持续发展》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等。
      《农业推广学》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推广的发展历史、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农业推广模式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评价等等。
      《农业知识综合一(作物)》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学基础、生态学基础和气象学基础三部分。
      《农学概论》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学与作物生产、作物的起源与分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品种改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种植制度、现代农业等。
      002植物保护学院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生物学、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监测与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普通昆虫学》: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理学及昆虫生态学的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微生物的特性,微生物主要类群,微生物的营养、生长与代谢生理,微生物遗传学和生态学等。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原理,主要作物重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植物病理学科进展。
      《农药学》:农药学的基本概念、农药剂型与加工、农药作用原理与应用技术、农药的安全性评价。
      《农业昆虫学》:农业害虫防治原理的方法,农作物主要害虫的形态识别、生物学特性、发生特点以及综合治理。
      《植物保护概论》: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原理,农作物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
      《农业经济学》: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国际贸易。土地与水资源、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进步、农业资金。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保护政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的基本知识,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农业综合知识一》:植物学基础知识、植物生理学基础知识、遗传学基础知识。

      003园艺学院
      学术型:
      《园艺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生长发育生理、环境生理及其生长发育的调节与控制。
      《园艺植物遗传学》:遗传物质的细胞和分子基础、遗传学三大遗传规律及其应用、数量遗传与杂种优势、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突变、细胞质遗传与植物雄性不育、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基本技术等。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基本设备、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植物组织培养在园艺植物(果树或蔬菜或花卉或茶树等)上的应用。
      《果树栽培学》:果树的栽培分布、主要种类和品种、生物学特性、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相应的育苗、建园定植、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等栽培技术;常绿果树(柑桔、龙眼、荔枝、枇杷、香蕉等)和落叶果树(桃、李、梨、葡萄等)栽培技术。
      《蔬菜栽培学》:蔬菜栽培生理基础;不良气候环境对蔬菜栽培的影响;主要蔬菜栽培技术;蔬菜栽培耕作技术。
      《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栽培的生理;食用菌制种技术;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
      《茶树栽培育种学》:茶树生长发育规律及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茶园建设、幼龄茶树培养、成龄茶园管理,无公害优质高效茶叶栽培技术;茶树育种的原始材料,茶树良种产量、品质等性状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茶树良种与茶类适制性关系,选育新品种的途径与技术。
      《茶叶加工学》:茶树鲜叶化学组成、鲜叶质量与管理技术,六大茶类的加工原理、工艺及品质特征,茶叶加工过程理化变化及其调控理论与技术,茶叶深加工技术及主要产品。
      《花卉学》:花卉种类多样性与分类、生长发育与环境、花卉繁殖、各类花卉的特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花卉应用、花卉经营管理方面等。
      《设施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的种类和分类;设施植物的生长发育;园艺植物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与功能;设施环境特性与调控技术;设施植物育苗技术;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等。
      《植物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基本原理、植物工厂化生产的工厂及设备;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基本技术;植物工厂化育苗的应用。
      《园艺生物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植物遗传转化及其在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花卉等)上的应用。
      专硕:
      《园艺植物生物学》: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对园艺植物的影响,园艺植物的繁殖,园地选择与建园。
      《茶树栽培学》:茶学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对茶树的影响,茶树育苗特点与方法,园地选择与建园。
      《园艺学》:主要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育种方法与应用。
      《茶业概论》:茶树生物学,生态条件与优质高效栽培,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主要茶类加工工艺,茶叶市场与营销,茶文化特点与类型。

      《设施植物栽培学导论》:设施农业特点与意义、园艺植物生产设施的种类、功能及特点,农业设施内环境变化特点及调控原理,设施环境对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设施园艺学》:设施园艺植物主要种类(果茶菜花菌等)高优生产的特点,各类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管理与环境调控技术。

      《农业知识综合一(园艺)》: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现代农业基础知识(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物防治、园产品安全生产等)。    《农业知识综合三(设施农业)》: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现代农业基础知识(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物防治、园产品安全生产等)。

      004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部分: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和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植物细胞信息传导;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生物化学部分: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糖类结构与功能;脂质与生物膜;酶学;维生素和辅酶;激素;新陈代谢和生物能学;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脂类的代谢与合成;核酸的代谢;DNARNA和遗传密码;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微生物工程》:工业微生物基础知识、工业微生物菌种改良与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基设计及无菌技术、发酵动力学及发酵过程的监测与控制、发酵工程下游工程技术各单元操作的原理及设备
      《植物学》:植物细胞;种子与幼苗;植物组织;营养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的整体性及其与功能的统一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殖器官(花);种子的发育、果实的形成及果皮的结构;植物类群及分类;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被子植物及其主要分科之一(双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及其主要分科之二(单子叶植物纲);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植物细胞信号传导;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
      《农业知识综合一(草业)》:植物学、作物栽培学、作物生理学、生态学、草地资源学、草坪学、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生物化学(理)》:考试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生化物质(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辅酶、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等)和代谢(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代谢、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跨膜运输、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等)。

      《分子生物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DNA的复制形式与特点、DNA的转座、遗传密码的破译、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转、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癌症与癌基因活化、免疫缺损病毒(HIV)的分子机制等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主要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技术和原理。

      《微生物实验技术》:考试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应用微生物实验技术、微生物接种与培养技术、微生物纯种分离技术、染色技术及微生物细胞结构观察、微生物生长控制、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微生物诱变育种实验、微生物细胞水平基因重组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杂交技术、微生物免疫及现代检测技术、微生物分类技术、微生物菌种保藏等内容。

      《生态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科形成及其发展;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方式;生物对主要生态因子的适应;种群及其基本特征;种群数量动态与调节;生物种群关系;种群适应对策与进化;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生物群落的动态;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因漂流与物种流动;生态系统平衡与调节;全球变化研究;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恢复;生态工程

      《生物信息学》:考试范围主要包括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涉及数据库的内容、注释、检索以及数据库搜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两序列比对、多序列比对及其算法等),以及上述各种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基因序列信息分析、基因预测、分子进化、蛋白质结构分析预测、系统发育树等重要问题)。

      《基因组学》: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涉及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等重要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其具体内容有:(1)基因组作图、测序与序列解读;(2)比较基因组学;(3)功能基因组学;(4)表观遗传学;(5)基因组进化的分子基础与进化的模式等内容。

      《生物统计学》:根据国家教育部生物专业和农林专业的教材要求,考生应掌握生物统计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为: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应用,包括统计推断、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回归相关分析;3、常用试验设计方法的基本应用,包括试验设计原理、简单对比设计、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完全区组设计等等。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所涉及的技术原理与方法、细胞生长发育调控因素与机理;植物细胞结构与生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与前沿问题。

      《基因工程》:考试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的主要概念,基因工程主要的技术(提取DNARNA、酶技术、载体、PCR、转基因方法与检测等)与原理,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基因克隆与功能基因研究技术,分子标记与利用,基因工程的利用与安全性。

      《动物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体制、胚层、体腔、体节和身体分部、体表和骨骼、运动器官、肌肉和附肢、消化、呼吸、排泄、循环、神经和感官、生殖和发育)和代表动物;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无脊椎动物(到纲)和脊椎动物(到目)的分类情况;动物的进化;动物的地理分布。

      《生物化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生化物质(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辅酶、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等)和代谢(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代谢、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跨膜运输、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等)。

      《数据结构》:考试主要内容包算法的时间的计算;顺序表和链表的基本运算;栈和队列实现方法和应用;串的几种基本运算;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及应用、Huffman树码的理论和算法;图的搜索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折半检索、树表的检索、Hash检索及平均检索长度的计算;快速排序的原理和算法、堆排序原理和算法、归并排序原理和算法、基数排序原理和算法。
      《生物统计学》:根据国家教育部生物专业和农林专业的教材要求,考生应掌握生物统计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为: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应用,包括统计推断、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回归相关分析;3、常用试验设计方法的基本应用,包括试验设计原理、简单对比设计、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完全区组设计等。

      《计算机编程》:考试主要内容包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的计算;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顺序、选择、循环三种结构的程序编写;应用数组、结构体及指针编程;正确编写处理字符串的程序;利用函数编写程序、应用递归函数处理问题;简单的常用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折半查找、高精计算、简单搜索算法);利用链表编程;文件的正确读写操作。

      005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生理学》:要求考生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动物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活动规律、并能运用动物生理学的知识分析生命活动现象。
      《动物生物化学》: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核酸、蛋白质、酶和生物膜;物质代谢部分,包括糖类、脂类、氨基酸、核苷酸、能量代谢以及各途径的相互联系和整体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包括复制、转录、翻译以及基因的表达调控;动物代谢的特点;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等。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能联系专业实际,对生物化学领域的新进展有一定了解。
      《动物繁殖学》:主要考核考生对动物生殖生理学和繁育技术的掌握程度。


      《动物营养学》:要求考生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营养原理,各类动物的营养需要以及营养素在动物体内代谢和定量转化规律,并掌握国内外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动态。
      《草地学》:全面掌握草地学的基本概念;熟悉草地的类型及其分布;熟悉草地植物的生态学、生物学基础;熟悉草地的形成、发展和演替的规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掌握草地资源的利用、培育、建设及草地经营和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养殖基础综合》主要考核考生对畜禽的遗传基础和杂交改良技术的了解程度。
      《兽医基础》:(兽医临床诊断学:掌握兽医临床检查基本方法、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方法、常见症状和临床意义以及建立诊断方法论。)

      《兽医药理学》:重点内容包括药物动力学、药物效应学、影响药物作用因素、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细菌耐药机理、消毒防腐药剂抗寄生虫药、传入及传出神经药理学以及各系统药物的药理学基础等。 重点考察学生对药理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掌握,以及对药物的临床应用能力。

      《家畜内科学》:掌握动物内科病的临床诊断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动物各系统和器官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
      《兽医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掌握细菌、病毒、病原性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的大小、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遗传变异,感染与致病机理;消毒与灭菌;分类与命名;常见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生化、抵抗力、病原性等特性。掌握免疫系统、抗原、抗体、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免疫调节、变态反应及血清学技术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家畜传染病学》:家畜传染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国内主要畜禽传染病的病原学、诊断和防控。

      《农业知识综合二(养殖)》:主要考核考生对畜禽营养基础与饲料及其加工开发的了解程度。要求考生掌握畜禽营养学的基本营养原理,畜禽的营养需要以及营养素在畜禽体内代谢和定量转化规律,并掌握饲料的分类和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以及饲料添加剂种类和应用情况。

      006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土壤固相组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性、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土壤理学性质与耕性)、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土壤酸碱性、土壤氧化还原性)、土壤养分(土壤氮、土壤磷、土壤钾、土壤硫钙镁、土壤微量元素) 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相关肥料的成分、性质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合理施用的原理和方法;复合肥料、专用肥的性质和施用;有机肥的作用及其工厂化生产工艺和合理施用方法;作物营养诊断;新时期学科发展方向和国内外研究热点。

      《土壤地理学》: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南方主要土壤类型(铁铝土、水稻土、滨海盐土)的形成、特性、分类、分布及其利用方向。

      《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的诞生和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与学科任务;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全球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环境污染物与毒物;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生态监测与评价;受损生态系统的成因及修复;生态系统管理内涵及原则;生态规划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生态规划的模式与主要类型;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背景及其实践途径。

      《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利用供需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水利用地规划、耕地规划、土地专项规划。

      《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的概念、属性、研究内容、特点和方法、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及属性、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退化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开发与整治、中国土地资源特点、利用与问题。

      《环境科学》: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环境污染、污染源、污染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等基本概念;握水体富营养化过程,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主要的土壤污染物及其来源,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生态系统各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以及我国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工程导论》:水体概念、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水体中耗氧有机物降解类型;水体富营养化过程,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水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和管理;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掌握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及其综合防治;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国内外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情况、控制措施和发展趋势;固体废物的特点、污染途径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固体废物控制的“三化”原则;固体废物的物流特征,固体废的资源化与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的关系;危险废物的来源及危害、固体废物的管理及消除污染的途经、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对策。

      《农业知识综合一(农业资源利用)》侧重于植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等课程。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生长环境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农业环境学》掌握环境、农业环境、环境要素、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等基本概念;熟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农业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以及当前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农业可能的影响;环境科学、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的研究任务;掌握生态学、生态系统及生态平衡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生态平衡破坏的机制和原因;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掌握生态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我国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熟悉大气层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污染物随大气运动规律而发生的迁移,特别是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掌握酸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掌握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规律及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症状与机理;明确大气污染危害农业生物的调查鉴定方法;掌握水体、水质、水环境容量及水质常见指标(BODCODDO)的概念;掌握水污染类型,水体自净机理;掌握几种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掌握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掌握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掌握固体废弃物农业资源化利用及风险;掌握常用农业化学物质对环境可能污染的控制;掌握土壤环境污染的特点与成因;掌握几种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对农作物危害的特点;掌握污染土壤的综合治理。

      007食品科学学院
      《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加工与安全)》考试内容和考试大纲由全国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考试内容和范围包括《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食品化学》(1)绪论:食品化学的概念;食品发生哪些变质及其变质的原因;食品在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发生哪些化学变化极其发生变化的原因;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研究趋势。

      2)水分:水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食品中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水活度的定义,为什么提出这个概念?水活度与什么条件有关,如何用它来说明食品的稳定性、食品的腐败关系;食品在贮藏中,水分活度的控制与应用;冰与食品稳定性关系,食品中水分的转移。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碳水化合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单糖的定义、性质以及单糖的衍生物;基本概念:旋光度、糖的异头物、氨基糖、糖苷、低聚糖、半缩醛羟基、变旋作用、焦糖化反应、美拉德反应;淀粉为什么要改性?改性的方法以及主要改性产物的特性;多糖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4)蛋白质:氨基酸的定义、组成、性质、作用、分类和分类依据;衍生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可逆的变性、不可逆的变性,变性作用对食品性质的影响作用;何谓蛋白质复性及其该种作用对食品性质的影响;食品中蛋白质有哪些功能性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对蛋白质功能和营养价值产生影响的条件;哪些是可食用的蛋白质新资源。

      5)脂类:油脂和脂类的定义、性质,脂类对人类的作用;脂类的分类依据,分成几种类型,哪些油属于油酸—亚油酸类、哪些油属于亚麻油类、哪些油属于月桂酸类;基本概念: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油脂自动氧化、油脂的酶促氧化、油脂的氢化、酸值(酸价,AV)、皂化值(SV)、碘值(IV)、二烯值(DV)、过氧化值(POV);油脂在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发生哪些化学变化,应如何防止;食品中脂类氧化速度的影响因素;油脂为什么要精炼,油脂精炼的方法及各个步骤的目的;油脂的酸败,油脂的酸败主要原因。

      6)维生素:维生素的特性,是一类什么化合物,维生素的分类依据,每类包括的维生素的种类; 维生素EDK、维生素B6 、(还有其他维生素)是什么物质的衍生物;维生素C的性质及其不同的形式;维生素在食品贮藏与加工过程中的损失和保持。

      7)矿物质元素:1. 矿物质元素的分类;矿物质元素对人体的作用;矿物质在食品中的作用。

      8)酶:酶的特性,与其他催化剂比较有什么特点,水解酶类以及氧化还原酶类的代表酶;酶的专一性。基本概念:盐溶、盐析、酶的激活剂、酶的抑制剂、固定化酶;哪些因素对酶活性产生影响以及加工过程中酶活性的控制措施;酶促褐变条件与机理。

      9)色素:何谓色素,食品添加色素的目的;四吡咯色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类色素、多酚类色素、类黄酮色素的具体代表物质及其性质,哪些是常见的天然食用色素;天然色素的优点极其研究趋势;食用合成色素的优点,我国允许使用有哪些食用合成色素;影响食品中色素的变化原因和防止办法。

      10)风味:风味定义,哪些因素会影响味感;主要味感的种类;食品中香味形成的途径;食物风味的组成,食物中风味有几种类型;增味剂、甜味物质、酸味物质、咸味物质、苦味物质代表物质。

      11)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定义,使用添加剂的目的;分别根据来源和用途的不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酸化剂、缓冲剂、螯合剂、抗氧化剂、品质改良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各种添加剂的代表性物质及其作用。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说明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

      《食品卫生学》考生应全面系统的了解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动植物食品的安全与卫生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措施等知识。了解掌握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和途径,了解有关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掌握从原料验收到产品加工过程中减少和控制各种污染物的途径与方法。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1)食品安全性评价:掌握食品安全性与安全性评价的概念、主要内容;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研究热点及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熟悉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内容、评价程序;熟悉保健食品的概念与特征、保健食品的基本要求;掌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及安全性评价、主要的转基因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的管理。(2)食品安全性管理:掌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管理;掌握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内容;熟悉GMP的主要内容;掌握HACCP体系的定义、基本原理、涉及的术语及建立步骤;了解ISO 9000系列标准体系。(3)食品法规与标准: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涉及的领域、食品法律和法规的研究内容;了解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原理;熟悉食品标准的分类和制定标准的原则和程序;掌握GB/T 1.1-2000 的结构、层次、格式与食品标准的编制;了解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的构成;掌握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和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和编写方法;了解食品企业标准体系的概念和特征,企业标准体系管理的建立和评价;掌握食品企业标准体系中主要标准的制定方法和步骤;掌握我国食品卫生法规体系及制定原则和依据;熟悉食品标准法规的实施与监督管理;了解食品卫生法与其他相关法律基本内容以及卫生许可证的要求;掌握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掌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规定的内容,各类安全食品的比较。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是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的一门技术性主干专业课程,重点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包括食品的感官检验法和物理检验法、水分和水分活度值的测定、灰分及几种重要矿物元素的测定、酸度的测定、脂类的测定、碳水化合物的测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和维生素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方法、食品的感官鉴定方法及有关理论等内容。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特性及其保鲜,食品热处理和杀菌,食品的低温处理与保藏,食品的干燥,食品浓缩和结晶,食品的微波处理技术,食品的辐射保藏,食品的腌渍、发酵和烟熏处理,食品的化学保藏,食品的包装;农产品采后处理与保鲜技术。

      《药学专业基础综合》《药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两门学科。其中“药用植物学”的范围涵盖植物学的植物器官形态、药用植物分类、药用植物的辨认和采集。从而在鉴定中草药原植物种类时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在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为扩大利用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奠定基础,利用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寻找开发新和药用植物资源。
      “中药学”的范围涵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中药、草药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药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和配伍禁忌,常用中药500多种及各味药的药性特点、功效、应用等。

      《生药学》主要包括生药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生药的采收、加工、鉴定和炮制,常用的生药的来源、科属和主要性能及功用;范围涵盖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以便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基源的种类,调查考证生药资源,制订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008机电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一)》考试科目说明:
      考试范围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
      《理论力学》:①静力学:物体和物体系的受力分析,力系的静力等效和简化,求解刚体和刚体系的平衡问题,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②运动学:点的运动方程,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③动力学: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律,定轴转动刚体动力学方程,平面运动刚体动力学方程,达朗贝尔原理。
      《材料力学》:①杆件基本变形(包括拉伸与压缩、剪切,圆轴扭转、弯曲变形);②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③压杆稳定。
      《计算机工程应用基础》考试科目说明: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函数、结构体、共用体、位运算、文件。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科目说明: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回转件的平衡、机械零件设计概论、联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轴、 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

      《汽车构造》考试科目说明: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发动机冷却系、发动机润滑系、发动机点火系、发动机起动系、汽车传动系、离合器、变速器与分动器、液力机械传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车架、车桥和车轮、悬架、汽车转向系、汽车制动系。
      《工程力学(二)》考试科目说明:
      考试范围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
      ①静力学:物体和物体系的受力分析,力系的静力等效和简化,求解刚体和刚体系的平衡问题,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②材料力学:杆件基本变形(包括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圆轴扭转、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

      《农业机械学(上)》考试科目说明:
      农业机械的分类与分类号;农业机械工程的特点;耕层土壤的动力性质。
      主犁体的功用与结构;犁耕过程和犁体曲面形成原理;土垡的运动过程及土垡宽深比;犁体曲面的构成方法;牵引阻力及牵引阻力公式。
      悬挂犁机组受力分析;悬挂犁机组的性能分析。
      驱动式耕作机械的种类与特点;旋耕机的运动分析、主参数确定;驱动型农具总体设计要点。
      秧苗特性;分插机构的运动分析。
      植物保护的方法、喷头雾化原理、影响喷头性能的因素;喷雾机液泵的工作原理、往复泵排液过程分析。
      轮子的受力分析;轮子的滚动阻力和土壤推进力。·0.
      《电路原理》考试科目说明: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拉普拉斯变换、网络函数、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简介。
      《水力学》考试科目说明:水静力学、水动力学基础、流体阻力和水头损失、孔口和管嘴出流、有压管道恒定流动、明渠流。

      《微机原理及应用》考试科目说明:
      计算机的数制与码制:
      二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逻辑运算;计算机中的数,多字节数,补码表示的带符号数;符号代码;指令代码
      MCS-5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知识;电原理图与PCB设计知识;
      MCS-51的内部功能模块;芯片引脚;最小系统原理图及各个部分(电源,晶振,复位与端口)的作用;计算机机器时钟及其计算方法;内部端口的模型及使用;中断,CTC,串口的概念、相关的SFR与基本应用
      MCS-51计算机的存储结构:
      1字节地址地址空间划分与使用;两字节地址空间(程序存储区,扩展外部RAM与端口区);位空间与字节空间的对应关系;内部RAM字节空间(低端基本空间,高端空间);堆栈空间及概念;通用寄存器,工作寄存器,标志寄存器PSW;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MCS-51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寻址方式:立即,寄存器(含C),直接(含位寻址),间址(含间变址寻址);数据传送类指令:MovMovxMovcPushPopSetbClrXchXchdSwap
      运算类指令:AddAddcIncDASubbDecMulDivCplAnlOrlXrlRlcRrcRRRL
      控制转移类指令:SjmpAJmpLJmpJmpNopACallLCallRetRetIJZJNZJcJncJBJNBCjneDjnzJbc
      MCS-51计算机的汇编语言源程序:
      伪指令,汇编语言源程序结构与格式;
      完整的程序结构;
      按照要求完成子程序,程序片段编写

      MCS-51计算机的基本开发应用
      《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机械化)》考试含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农业机械学三科目。《农业机械学》考试科目说明:农业机械的分类与分类号;农业机械工程的特点;耕层土壤的动力性质。主犁体的功用与结构;犁耕过程和犁体曲面形成原理;土垡的运动过程及土垡宽深比;犁体曲面的构成方法;牵引阻力及牵引阻力公式。悬挂犁机组受力分析;悬挂犁机组的性能分析。驱动式耕作机械的种类与特点;旋耕机的运动分析、主参数确定;驱动型农具总体设计要点。秧苗特性;分插机构的运动分析。植物保护的方法、喷头雾化原理、影响喷头性能的因素;喷雾机液泵的工作原理、往复泵排液过程分析。轮子的受力分析;轮子的滚动阻力和土壤推进力。水泵的工作原理、常用水泵的结构、喷灌机的类型特点、喷头工作过程、喷头配置、喷微灌工程技术。谷物的生物学物性、收获方法、切割分析、拨禾扶禾分析、脱粒原理、分离原理、清粮原理、输送装置、水稻联合收割机总体设计。

      《工程力学》考试科目说明:考试范围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
      《理论力学》:①静力学:物体和物体系的受力分析,力系的静力等效和简化,求解刚体和刚体系的平衡问题,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②运动学:点的运动方程,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③动力学: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律,定轴转动刚体动力学方程,平面运动刚体动力学方程,达朗贝尔原理。
      《材料力学》:①杆件基本变形(包括拉伸与压缩、剪切,圆轴扭转、弯曲变形);②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③压杆稳定。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科目说明: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回转件的平衡、机械零件设计概论、联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
      《农业机械化》考试科目说明:农业机械的分类与分类号;农用动力机械(以内燃机为主);农业机械(含耕整地机械、工厂化育秧设备与水稻插秧机、排灌机械、田间管理及植保机械、谷物收获机械、谷物干燥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农业机器配备。

      009经济学院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微观部分。
      《林业经济学》:重点考查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林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林业产出;林产品市场;林业经营和产权;林业政策;林业与区域发展;生态林业;社会林业;林业信息化
      《农业经济学》:重点考查农村土地问题;农业生产结构与战略问题;农民收入和消费问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贸易、价格与营销;农业资金和农户信贷问题;农业中的分配和农业扩大再生产问题等

      《区域经济学》: 重点考查各种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区域生产力布局、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等。
      《金融学》:重点考察考生对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理论基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博弈与竞争策略;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产业管理;产业发展
      《国际贸易学》: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理论,贸易政策的影响,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地区经济一体化,WTO

      《管理信息系统》:要求考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了解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具体考试内容范围包括:信息系统和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对未来的影响。
      《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信息化)》考查内容主要为管理信息系统。
      《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与区域发展)》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发展规划、管理学。
      《农村发展概论》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性别与农村发展、国内外现代农村发展等。
      《农村发展规划》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农村发展规划的方法与程序、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村镇发展规划、农村发展规划的实施和评价等。
      《金融学综合》:参考金融硕士教指委制定大纲。

      010林学院
      《森林生态学》:森林环境,森林能量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森林种群的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群落演替,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地理分布,森林与全球气候变化。
      《林木育种学》:林木选育技术基础,遗传育种资源和树木引种,种源与优树选择,杂交与倍性育种,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种子园,遗传测定,林木抗逆性育种,木材品质遗传改良,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林木育种策略与多世代育种。
      《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基本原理,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管理,森林收获作业法和森林更新,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森林培育。

      《森林昆虫学》:森林昆虫分类学原理与方法,森林昆虫种群生态学,森林害虫管理的策略与技术,南方主要树种(松、杉、竹等)害虫的综合管理技术与方法;林业检疫性害虫防控方法与技术。
      《森林病理学》:林木种实、叶部、枝干、根部等主要病害的症状、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立木和木材腐朽,以及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林木病害的防治技术;林业检疫性病害防控方法与技术。

      《森林经理学》:森林资源,森林区划,森林调查,森林评价,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森林收获调整,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管理决策,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分子保护生物学、细胞保护生物学、种群保护生物学、群落保护生物学 、生物地理保护生物学、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理保护生物学、行为保护生物学、入侵生物学、栖息地保护生物学、人文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体系。
      《植物资源学》: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和植物资源各论。
      《水土保持原理》:水土流失的涵义及其分类和形式,水土流失规律,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分析,水土保持类型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水土保持及其本理论,水土保持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林业生态工程学》:概论,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规划,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平原与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
      《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栽培生理学基础,药用植物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药用植物繁殖与良种繁育,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质量管理,现代农业技术在药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
      《森林环境学》:绪论,森林环境要素,森林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森林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森林环境的监测与管理,森林环境评价,森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导论,森林及其分布,主要森林树种概述,森林的功能,林木良种生产与壮苗培育,森林培育基础及育林技术体系,森林健康,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景观形成因素,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景观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数量化方法。
      《数理统计》:概率论、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自然地理学》:地球,地壳,大气圈与气候系统,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圈,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011材料工程学院
      《化工原理()》的内容范围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搅拌、传热、传热设备、蒸发。
      《有机化学(林)》的内容范围包括: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二烯烃,共轭体系、共振论;芳烃,芳香性、立体化学; 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 邻基效应;醇和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酮和醌;羧酸;羧酸衍生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有机含硫、含磷和含硅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
      《木材加工工艺学》的内容范围包括制材工艺、木材干燥工艺、木制品生产工艺。
      《林产化学工艺学》的内容范围包括:林产原料的水蒸气蒸馏与精馏,林产原料的溶剂提取,林产原料的热分解,植物纤维原料的水解及微生物加工。
      《木材学》的内容范围包括木材宏观构造、显微构造、超微构造、木材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木材缺陷;

      《制浆造纸工程学(含制浆造纸机械)》的内容范围包括:化学法、机械法、化学机械法制浆原理、洗涤筛选净化原理、纸浆漂白机理;打浆及其与纸张性质的关系、造纸化学品及其应用原理、纸浆的流送与纸页成型原理、纸页压榨、干燥、压光机理、纸和纸板的结构与性质;制浆和造纸主要装备原理、结构。

      《染整工艺学》的内容范围包括:常用纺织纤维及其理化性能、纺织品练漂加工的基本原理、主要加工用剂的性质;染色机理、染色热力学与动力学基础;印花工艺、织物整理工艺机理。

      《植物纤维化学》考试范围包括: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结构(包括植物纤维原料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和细胞形态,植物纤维形态学,植物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抽提物;木质素(包括木质素的分离与测定方法、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木质素的利用);纤维素(包括纤维素的分离与测定方法、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纤维素的利用);半纤维素(包括半纤维素的命名与结构式表示、提取与分离、化学结构、化学性质、半纤维素的利用)。
      《高分子材料》的内容范围包括:高分子的合成基础(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自由基聚合、聚合方法、聚合物的化学反应),高分子的结构,高分子的物理性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聚物的共混与复合材料,高分子的分析与表征。

      012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三)》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其中理论力学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材料力学分为基本概念、轴向拉伸压缩、剪切和扭转、梁的内力、截面几何性质、梁的应力、梁的变形、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和动应力。
      《土力学》考试内容包括:土的基本性质、土体应力计算、渗流、土的压缩与固结、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分析及地基承载力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结构力学》:课程考试的总体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和杆系结构计算原理;掌握各种杆系结构的计算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考试内容包括: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静定结构包括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三铰拱,静定桁架,静定组合结构;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强迫振动。

      013蜂学学院
      《蜜蜂学》考试范围含蜜蜂生物学、蜜蜂产品学。
      《蜂学概论》考试范围含蜂学基础知识、研究进展。
      《蜜蜂生物学》考试范围含蜜蜂个体生物学和蜜蜂群体生物学。

      014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主要含公共组织理论、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作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第三部门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管理伦理等)
      《公共经济学》:(主要含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收入理论、公共预算理论、政府间财政关系、政府规制理论等)
      《专业综合》
      公共管理方向主要含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学等公共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MPA方向主要含公共管理学等公共管理方面基础知识

      015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方法》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功能对象、过程、规律、载体、环境、评估和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包括:中国近代史是如何开启的;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抗日战争胜利及意义;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016艺术学院、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基础》:考试内容涵盖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与应用、城市绿地系统等。总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园林植物》:考试内容以园林树木为主,园林花卉为辅,主要考核园林植物的分类、生理、生态、生活习性和植物配置等知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园林规划设计》:总分150分,考试时间6小时,自带A2硫酸纸和绘图工具。
      《园林建筑设计》:总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自带A2硫酸纸和绘图工具。

      017管理学院
      《管理学原理》考试主要内容:管理学基础知识,包括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等相关知识,及以上知识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运用。具体包含以下内容:管理学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管理者、管理与环境、管理思想、决策及其过程;以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组织行为学包括:组织行为发展历史、研究方法、个体差异、知觉与管理决策、群体行为、群体规范、团队、冲突与谈判、领导理论、权利与影响、组织变革与发展等。战略管理包括:战略管理的概念和特征、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制定、实施和评价)、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理论初步。

      《会计学》考试主要内容:会计学基础知识,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具体包含以下内容: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管理会计包括:业绩评价、战略管理、成本分析、内部控制等。审计学包括:审计的类型、概念和特征、审计计划、业务循环审计等;财务管理包括:财务管理的概念与目标、财务管理环境、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股利分配管理、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等。

      《企业文化学》考试主要内容:1.企业文化基本内涵,包括企业文化概念认知,企业文化基本结构,企业文化要素与企业文化系统功能;2.企业文化理论渊源,包括管理的软化趋势,企业文化经典理论;3.企业文化管理实施,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内容;企业文化演变发展过程;企业文化管理实务运作(包括企业文化落地策略,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变革管理,企业文化与品牌运营等)。

      《经济学》考试主要内容:经济学基础知识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微观经济学包括: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和通货膨胀、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旅游学》考试主要内容: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基本测量指标;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业的内涵,旅游业在促进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旅游组织、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旅游市场的划分与基本情况;旅游的影响。此外,要求了解近两年旅游研究热点和近一年旅游实践热点。

      018文法学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主要考试内容为教育学基础、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
      《专业综合》:(主要含教育学理论、中外教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019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统计学》:统计学有关概念及统计数据描述;概率与概率分布;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分类数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
      《数理统计》:概率论、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备注:复试时考《数理统计》考生需带计算器)。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高等数学》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单项选择题    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
      解答题        8小题, 每小题10分,共80

      Ⅲ.考查范围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反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初等函数  、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   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  、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  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  极限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  、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右极限)的概念.
      6.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零点定理),并会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 ,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和隐函数的微分法 ,高阶导数 。
      微分中值定理、  洛必达法则、 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浙近线  、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方程.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导数.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二阶导数的求法,了解高于二阶的导数求法.
      4.了解微分的概念以及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会求函数的微分.
      5.理解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掌握这两个定理的简单应用.
      6.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了解极值的概念,掌握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和拐点,会求函数图形的渐近线(垂直和水平将近线).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定积分中值定理变上限定积分定义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反常(广义)积分  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2.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定积分中值定理,理解变上限定积分定义的函数并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3.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
      4.了解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的概念,会计算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

      四、微分方程
      考试内容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方程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会求解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
      3.了解微分方程在几何及简单变化率问题中的应用.

      五、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考试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  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多元函数偏导数的概念与计算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与隐函数求导法 二阶偏导数 全微分 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
      二重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3.掌握多元函数的编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编导数,会求全微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
      5.了解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极值.了解多元简单最值问题求解.
      6.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对称性),会利用积分换序计算二次积分.

      2016年《化学》考试大纲
      一、《普通化学》部分
      1气体和溶液
      本章考核要求
      1)各种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法及相互换算关系。
      2)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及渗透压等计算公式的应用条件及依数性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3)胶体溶液的一般特性,溶胶的胶团结构及其稳定性。

      2 化学热力学基础
      本章考核要求
      (1)掌握系统、环境、状态函数、过程、途径、标准状态等基本概念。
      (2)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定义以及一定条件下这些状态函数改变量的物理意义。
      (3)在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基础上,掌握用热化学定律计算化学反应定压热ΔrHθm(T)的方法。
      (4)了解自发过程的特点,掌握用Sθm、ΔfGθm(T)计算化学反应的ΔfSθm(T)和
      ΔfGθm(T)的方法。
      (5)会用ΔfGm(T)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利用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分析温度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影响,并进行有关计算。

      3 化学平衡原理
      本章考核要求
      1)理解标准平衡常数Kθ(T)的意义,掌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
      2)掌握Kθ(T)与ΔrGθm(T)的关系以及多重平衡反应Kθ(T)的计算方法。
      3)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能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4 化学反应速率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等基本概念。
      (2)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质量作用定律。掌握速率方程及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的物理意义。
      (3)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
      (4)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酸碱反应
      本章考核要求
      1)掌握质子酸、碱、共轭酸碱对等概念及水溶液中共轭酸碱KaΘ和KbΘ的关系。
      2)能利用近似式和最简式熟练计算弱酸(碱)水溶液的酸度及有关离子的平衡浓度。
      4)理解稀释作用、盐效应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掌握同离子效应对弱酸(碱)离解平衡的影响,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5)能定性判断一定酸度条件下水溶液中弱酸(碱)的主要存在型体。
      6)了解缓冲溶液组成、性质、缓冲范围及缓冲作用原理,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6沉淀—溶解平衡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条件,掌握难溶电解质溶度积KspΘ的表达式及其意义。
      2)理解沉淀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近似换算。
      3)掌握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条件。掌握酸度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4)掌握分步沉淀作用及其简单应用。
      5)理解沉淀转化及有关近似计算。
      6)理解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7原子结构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波函数ψ及ψ2的意义。
      2)初步了解量子数的意义,并掌握量子数的取值规则。
      3)了解单电子、多电子原子内轨道能级的差异,掌握用s、p、d、…光谱符号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4)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填充原则及常见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5)理解和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与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关系。

      8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离子键理论的要点和离子晶体晶格能的概念,理解同类型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离子电荷对晶格能及离子晶体重要物理性质的影响。
      2)了解共价键理论和轨道杂化理论要点,理解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会判断主族元素原子形成的简单分子中轨道杂化情况和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的极性及分子间力的形式。
      3)了解分子间力、氢键及其对物质重要性质(熔点、沸点、溶解性)的影响。
      4)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与酸碱性、热稳定性、溶解性等的关系。

      9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电极电势概念,掌握用电极电势判断水溶液中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及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方法
      2)了解原电池电动势与反应ΔfGm(T)的关系。
      3)能用能斯特方程式计算,并掌握浓度、酸度、沉淀反应、配位反应对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4)掌握标准电极电势与KΘ的关系。
      5)能用标准电势图计算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判断物质的稳定性。

      10配位化合物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配合物内界、外界、中心原(离)子、配体、配位原子及螯合物等基本概念,
      能根据化学式命名配合物。
      2)了解配合物结构的价键理论要点。
      3)理解配合物稳定常数概念,能进行有关近似计算。
      4)理解配体酸效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并能进行有关简单的近似计算。

      二、《有机化学》部分
      1、教材与参考书
      农业高等院校《有机化学》用书均可。我校近几年用书为李贵深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题型和分数
      1)命名及写结构式:掌握系统命名命名法及正确地书写构造式;
      2)问答、选择:主要考核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有机物基本性质的理解; 与   环境、日常生活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
      3)完成反应式:主要考核在不同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应产物,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反应。
      4)有机化合物鉴别、分离、提纯:通过官能团与具有反应迅速、特征现象明显的试剂的应用鉴别(定)出对应的有机物。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理化性质将它们一、一分开或提纯得到较纯物质。
      5)推断结构:可通过化合物的分子式,再根据所给定特征化学反应及断键后降解的小分子,推断该特定化合物的结构式。
      6)合成(转化)题:设计合成某一有机物的步骤、实现化合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实现这些转变的必要条件。
      《有机化学》与《普通化学》合一卷,总分150.《有机化学》部分75分。

      3、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两种分类方法(碳骨架分类和官分类)掌握主要官能团                 -X -OH -O- -CHO        -COOH-COOR-NH2 -CONH- -NO2 -N=N- -SO3H等及对应化合物,掌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及类脂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组成。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官能团的最低系列原则和取代基的次序规则,掌握分子构型的标记方法:了解有机化 合物的普通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常用俗名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
      1)在掌握好物质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各种杂化状态,共价键的键参数。
      2)理解芳香性的概念,掌握苯系芳香烃和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及六元杂环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3)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扼效应)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4)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法(透视式、FisherNewmen投影)式。
      5)理解有机化合物的顺反(ZE)异构。

      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比旋光度等,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化合物的沸点、熔点和溶解度的影响,以及利用物理性质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分离提纯的原则和方法。

      4.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重要化学反应
      1)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与基本化学性质。
      2)掌握有机物的取代反应:
      A. 饱和碳原子的卤代反应
      B.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3)掌握有机物的加成反应:
      A .-碳双键上的加成反应和Markovnikov规则,共扼二烯的,12-加成和14-加成。
      B. -氧双键上的加成反应和加成-消除反应。
      4)掌握有机物的消除反应: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和醇的消除反应,反应条件和产物选择规律。
      5)其它重要反应:
      A. 掌握烯烃、芳香烃母系及侧链、醇和醛的氧化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反应。
      B. 掌握不饱和烃、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的加氢反应和其它还原反应。
      C. 掌握羟醛缩合、酯缩合反应、重氮化反应和重氮基的取代反应。掌握Gringnard试剂同羰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的反应及应用。
      D.芳香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取代基的性质及定位规律。

      5. 杂环化合物
      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化学性质

      6.重要的天然有机物
      1)多糖:掌握单糖的分子结构(组成、异构)开链和环状互变异构及变旋光现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理解糖苷键的特征和二肽的形成。了解二糖及多糖的性质。
      2)蛋白质:掌握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组成、异构)两性和等电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理解肽键的特征和二肽的形成,了解蛋白质的形成、次级结构、两性和等电点。
      3)油脂与类脂:了解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组成、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磷脂、甾醇、蜡酯、萜类化合物等组成与性质。

       

    • 福建农林大学关于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自命题考
      2019-02-25

      福建农林大学关于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自命题考试内容更正说明

       

      根据《关于修订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的通知》农业教指委秘【201719号的文件精神,现对我校公布的2018年《农业知识综合》科目自命题考试内容更正说明如下:

      《农业知识综合一(农艺与种业专业作物研究方向)》:选考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三门科目命制试卷,每个科目的内容各为50分。

      《农业知识综合一(农艺与种业专业园艺研究方向)》: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

      《农业知识综合一(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农业资源利用研究方向)》选择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三门相关科目命制试卷,每个科目的内容各为50分。《植物生理学》掌握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和运输、植物体内细胞信号转导、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植物的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逆性生理。《土壤学》掌握土壤固相组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性、土壤孔性、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土壤力学性质与耕性)、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土壤酸碱性、土壤氧化还原性、土壤缓冲性)、土壤生物学(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硫等元素的生物循环,有机质的转化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等)、土壤养分(土壤氮、土壤磷、土壤钾、土壤硫钙镁、土壤微量元素);《农业生态学》掌握农业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农业生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农业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营养和时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碳、水、养分循环;化感作用及其应用,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关系,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农业综合知识一(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植物保护研究方向):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三门,每个科目的内容各占50分。

      《农业知识综合二(畜牧)》:主要考核考生对动物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生理机能、调节机制了解程度。要求考生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动物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及其发生的过程和活动规律,掌握主要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并能联系专业实际,运用动物生理学的知识分析动物生命活动现象和解决动物生产中实际问题。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遗传变异的本质、遗传的物质基础以及人类创造遗传变异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等了解程度。要求考生掌握动物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理解遗传学基本定律、遗传平衡定律和遗传参数,并初步应用动物遗传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动物营养基础与饲料及其加工开发的了解程度。要求考生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营养原理,动物的营养需要以及营养素在动物体内代谢和转化规律,掌握动物饲料的分类和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和抗营养因子组成及抗营养作用,饲料加工方法及饲料添加剂种类和应用情况。

      《农业知识综合二(渔业发展)》:主要考核考生对动物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遗传变异的本质、遗传的物质基础以及人类创造遗传变异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等了解程度,要求考生掌握动物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理解遗传学基本定律、遗传平衡定律和遗传参数,并初步应用动物遗传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水产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动物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及其发生的过程和活动规律,掌握主要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并能运用水产动物生理学的知识分析生命活动现象;掌握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水产饲料原料的分类与作用以及饲料添加剂的分类与功能,尤其是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的营养原理。

      《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加工与安全)》考试内容和考试大纲由全国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考试内容和范围包括《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机械化、农业环境控制工程方向)考试科目说明:该科目主要涉及畜牧学、农业物料学及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等内容。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畜牧生产与科研的基础理论,包括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等;熟悉农业物料基本物理参数,掌握其流变学、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等基本理论;掌握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设施与生物的光、热、水、气、土壤等环境特征及其调控措施技术设计,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和技术,解决生产应用中的问题。

      主要内容:

      动物营养;饲料营养;配合饲料原则。

      动物育种方法;动物繁殖新技术。

      畜禽舍环境调控;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及利用。

      动物福利与畜牧生产。

      猪、羊、牛、禽的饲养管理;肉猪生产、禽类产品的初步加工。

      形状和尺寸表示法;密度测量法;含水率。

      固体农业物料的流变模型,液体农业物料流动性质测定。

      散粒物料的摩擦学特性及其参数。

      传热的基本形式及热学特性参数;热学特性应用。

      农业物料的光学测定原理与方法;光学特性应用。

      农业物料的电学特性参数及测定;电学特性应用。

      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

      热水采暖系统设备;热风采暖系统形式;局部采暖设备。

      农业设施通风的形式;通风空气的净化方法;农业设施的降温方法。

      温室设施光照环境、温湿度、通风换气及土壤的调节控制。

      各类畜禽舍的环境调控要求;畜禽舍自然采光与人工光照;畜禽舍的温度环境调控。

      畜禽粪便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果蔬贮藏保鲜的环境条件与保鲜方式。

      水产养殖水体环境特征;水产养殖系统类型及其设施。

      《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管理)》:侧重于农业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通过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农业知识综合四(农村发展)》: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的基础性、综合性科目。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通过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为学生在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硕考研复试经验
      2019-02-25

      花开不败: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硕考研复试经验


      一直都在关注考研论坛,不管是初试前,还是在等待国家线。看到那么多经验帖,想,假如我能考上,那么我也要回报一下论坛,可是如果我考不上呢?没敢想下去。
      今天,终于得知被录取的消息,悬在心里多日的石头终于落地。
      考研真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真的懂得了什么是煎熬。
      唉,抒情真不擅长,现在说点有用的:

      初试如何准备就不说了,论坛里面很多牛人都有发有关帖子,我说一下复试:
      我考的是福建农林风景园林专硕,今年这个专业一场火爆,且又缩招,人多名额少,今年注定是惨烈的。通知复试的人仅仅是过线人数的一半。
      1.复试内容是分面试、专业课笔试和英语听力口语的;
      2.面试的时候一定要准备自我介绍,汉语的,面试的时候会根据自我介绍来问问题,面试前想办法见导师一面,面试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英语的口语和听力是在口语教室考的,先和四六级听力的模式一样,发卷子,然后写完收上去,接下来是口语,先是对着耳机做自我介绍,会被录下来,自我介绍之后是发一篇英文短文,对着阅读,也是会录音,接下来是给一个话题,如:world peace,自己说一段话,最后是给一个话题,按照提前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也会录音。这次的讨论题目是,金钱能否带来快乐。
      总之,与之前想象中的复试情况不太一样,当然也有问学长,但是说的模棱两可不够清楚,要是问情况还是找上一届的最好,因为每年也是有变化的。

      还记得每日早起去抢位置;
      还记得下雪天踩着雪拎着包、早饭去抢位置;
      还记得暑假自己如何学做饭、又被辣到;
      还记得夏天晚上停电好几次被热醒;
      还记得偶尔的浮躁与孤独;
      还记得如何说服自己坚持到底;
      还记得......
      太多的还记得,考研使我更加坚强,有更强大的力量去为未来而努力,选择考研,我不后悔。
      希望大家都能在今年有个好的结果,就算没达到自己的期望也不要灰心,选择考研,已是一个勇敢的人。
      在等待国家线,等待学校复试线,等待复试通知,等待去复试,等待复试成绩的过程中,有过无数次的怀疑自己、有过信心动摇、也有过憧憬。我想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 首都医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9-02-25

      首都医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0-09-10 11:23

      首都医科大学2011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办法

      首都医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招生计划

      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招收计划内(包括非定向培养和定向培养生源) 、计划外(包括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生源)、推荐免试生、单独考试硕士学位研究生共计约630名。

      二、培养目标及类型

      首都医科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校招收的研究生按培养类型主要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实验室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适合从事实验室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毕业时授予“医学硕士学位”或“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在招生目录备注中未做说明及备注中有“△”标识的研究方向可培养此类型硕士研究生。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或口腔医师人材为目标,侧重医学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适合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工作。毕业时授予“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或“口腔医学硕士学位”。在招生目录中,专业代码以“105”开头的专业均培养此类型硕士研究生。 在招生目录中部分医学研究方向备注后有“△”标识,表明此专业的导师可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两种类型。考生最终的培养类型在复试中确定。

      三、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贡献力量,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 2009 9 1 日前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的毕业生,必须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而且符合以下所有要求:

      1)修完报考专业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并提交学习学校提供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2)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及目前从事专业相近,并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

      3)获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若为省部级,要求一等奖排序前3名,二等奖前 2 名,三等奖第 1名,国家级科研成果奖不限名次;

      4)复试时加试两门业务课,加试科目在取得复试资格后通知。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人员,再次报考硕士研究生,只能以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形式报考;

      (三)报考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要求报考专业应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四)部分专业要求考生具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在招生目录的备注栏内有“※”标注。

      (五)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不能报考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报考眼科学专业要求裸眼视力不能低于4.0,不能无立体视觉。

      (六)年龄一般不超过 40周岁(19719 1日以前出生)。(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不受年龄限制) 。考生报名时不需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复试时要求提供该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问题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调取档案而不能录取者,责任由考生承担。

      四、我校接收教育部重点院校医学专业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教育部重点院校医学专业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三)本科阶段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成绩优秀、平均成绩 85分以上,成绩排名位于年级总人数的前10%

      (四)学习勤奋、刻苦扎实、思维敏捷、作风严谨、有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整体素质好,获得一、二等奖学金次数在2次(含2次)以上。

      (五)在校期间参加过校内外科研活动小组,同等条件下有论文发表者优先考虑。

      (六)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在425分及以上。

       

    • 首都医科大学2011年单独考试硕士生招生简章
      2019-02-25

      首都医科大学2011年单独考试硕士生招生简章

      2010-09-10 11:11

      我校招收单独考试名额 10 名,只限以委托培养类型报考,招生目录中,凡备注中标注""的专业,单独考试的考生均可报考。 

      一、报考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后,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并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4年以上(截止到报到时止); 
      2、思想表现好,业务优秀,已发表科学研究论文(必须为第一作者)且为本单位业务骨干; 
      3、经本人申请并由所在单位及 2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人员的推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体检标准; 
      5、考生年龄不限,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二、报名手续: 
      1、根据教育部公布时间参加硕士研究生的网上报名,注意现场确认报名点应选择首都医科大学,网上报名成功后才可进行现场报名照相。 
      2、现场报名时间:2010111014 
      3、报名地点: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4、报名需携带材料: 
      1)所在单位同意以委托培养形式报考的介绍信; 
      2)学历、学位证书原件; 
      3)已发表的报考专业的论文原件;
      三、考试时间:2011 1月(同统考考生) 
      四、考试地点:首都医科大学 
      五、考试科目: 
      1、初试: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诊断学。考试科目为四门的专业其
      专业基础科目参照招生目录中该专业考试科目(同统考考生)。 
      2、复试:要求与统考考生相同。 
      六、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刘新芝主编;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英语:相当与大学本科五级水平;题型:阅读理解、词汇、完型填空、翻译、写作。 
      3、诊断学:全日制本科生统编最新版教材《诊断学》,我校题库出题,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有英文)、简答题、论述题。 
      4、专业基础课:同统考考生。

       

    • 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全国统考报名的通知
      2019-02-25

      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全国统考报名的通知

      2018-11-01 21:02首都医科大学研招办佚名

      根据国家有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文件,申请人通过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是申请硕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根据《关于启用“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办〔201170号)要求,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管理工作均在“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完成。根据国家和首都医科大学以及信息平台相关工作要求,现将2019年拟于首都医科大学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申请基本条件、全国统考资格审查、报名、考试等工作安排如下:

      一、申请我校同等学力硕士学位基本条件:

      ()申请学术型学位条件

      1.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并获得学士学位,且毕业后已工作三年以上(即20163月底之前获得学士学位)。

      2.申请专业与目前从事专业一致。

      3.所申请专业需是我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且具有相应的指导教师(《首都医科大学接受硕士学位申请学科、专业目录》见附件1)。

      ()申请专业型学位条件

      1.临床医学类、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或口腔医学类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并获得学士学位。

      2.已在我校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规培基地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临床医师或正在我校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规培基地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

      3.所申请学位的专业(领域)必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一致。

      4.申请专业需是我校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且具有相应的指导教师的专业(《首都医科大学接受硕士学位申请学科、专业目录》见附件1)。

      二、报考资格审核

      信息平台规定,学位授予单位首先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申请人须网上注册,提交基本信息(含上传学位授予时使用的电子照片)、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现场确认,现场采集申请人的图像和指纹(参加全国统考入场用),进行资格审核。凡符合上述申请我校硕士学位基本条件的人员,按照下述要求进行资格审核:

      (一)申请人网上注册:

      1.时间:2018111日至2019111日。

      2.登录信息平台网址:
      http://www.chinadegrees.cn/tdxlsqxt/index.html

      3.申请人在信息平台首先注册个人登录信息(该信息必须牢记以备后续查询、申请学位时使用),按照平台要求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选择“学位授予单位”为“首都医科大学”。根据我校申请硕士学位的基本条件,结合申请人实际情况,选择申请专业及学术型或专业型。务必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有效,学校将据此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进行审核。

      4.申请人上传电子照片要求:

      照片文件必须是JPG格式,修改文件后缀认为无效。

      照片尺寸要求,宽:110180像素;高:160240像素。

      照片文件大小必须在10K左右。

      颜色模式:24RGB真彩色。

      要求:正面免冠彩色蓝底半身电子照片,着深色上衣,国家公职人员不着制式服装,切勿穿碎花、方格、条纹及网络状服装。

      必须严格按照信息平台上传照片要求上传,并保存好与上传的电子照片同一版本的纸质版照片。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201917日至111日,每天上午900-11:30;下午1:00-3:30

      2.现场确认地点:首都医科大学行政楼101017房间。

      3.提交材料(请按以下顺序将复印件于左上角装订成册,所有复印件须字迹清晰)

      1)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2)大学本科学历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3)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仅对申请专业型学位且已取得该证书的人员)。

      4.现场确认过程:申请人本人凭二代身份证原件采集指纹和照片,在《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上签署本人意见并提交、核验材料。

      5.说明:凡2018年及之前,已在信息平台注册且已在我校进行现场确认,在信息平台的状态显示为“已入册”的申请人员不需再进行现场确认,按照信息平台的时间规定,关注全国统考考试的要求。

      申请人员必须在我校规定的时间进行网上注册和现场确认,我校每年只进行一次现场确认,逾期不再办理。

      (三)资格审查:

      现场确认工作结束后,学校进行资格审查。申请人可以登录信息平台查看审查结果。未通过人员应及时修改信息并重新提交。

      三、全国统考

      (一)考试报名: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按照信息平台要求的时间于信息平台报名参加全国统考,选择考试科目和考试地点。我校外国语水平考试语种只接受“英语”,考试地点只接受“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即北京),学科综合考试科目需按照考试科目和报考学科的对应关系选择。待我校对考试信息审核通过后,申请人需在信息平台规定时间内在线支付考试报名费。

      (二)打印准考证:根据信息平台要求的时间,申请人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三)参加全国统考考试:在国家规定的考试时间,申请人按照准考证的要求携带指定证件在考点进行指纹验证,通过后方可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申请人需持续关注信息平台中发布的全国统考有关通知。全国统考考试报名工作流程可参考附件2

      四、考试成绩查询及后续安排:预计20197月底至8月,申请人于信息平台查询全国统考考试成绩,成绩为60及以上为合格。英语成绩合格的申请人于20198月及以后登录我校研究生院主页或“首医同等学力”微信公众号,关注后续工作安排。



       

    • 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点报考须知
      2019-02-25

      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点报考须知

      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是首都医科大学在北京地区唯一指定的报考点,所有选择在北京参加考试的报考首都医科大学的考生都要在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进行考试。根据教育部、北京市相关文件及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实际情况,我校报考点现制定以下报考须知。请考生首先仔细阅读《2019年北京市网报公告》以及《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可登录http://yz.chsi.com.cnhttp://yz.chsi.cn查询),符合其规定的条件并满足我校报考须知规定的要求后,方可选择我校为报考点参加考试。为了使考生顺利参加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的考试,特提醒广大考生注意以下事项:

      一、考点选择条件

      根据教育部及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有关规定,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仅接受以下情况的考生报考:

      1.应届生:

      1)本科就读学校在北京的应届生。

      2)本科就读学校在京外的应届生,但户口所在地为北京。【此类考生需在现场确认时向考点审核人员提交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户口所在地为北京)或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地址为北京)。】

      3)本科就读学校在京外的应届生,但实习单位为北京。【此类考生需在现场确认时向考点审核人员提交实习单位或本科就读学校开具的实习地点在北京的证明,并加盖公章。】

      2.往届生:

      1)户口所在地在北京的往届生。【此类考生需在现场确认时向考点审核人员提交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户口所在地为北京)。】

      2)工作单位在北京(且人事档案也归属其工作单位保存管理)的往届生。【此类考生需在现场确认时向考点审核人员提交《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在职证明》(模板见附件)并加盖公章。】

      注:如不能提供以上证明,应届本科毕业生则必须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须选择户口或工作所在地(非北京)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提供虚假证明信息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录取资格。

      二、学历(学籍)认证

      报名系统网报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务必在现场确认时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否则我校报考点将不予进行现场确认。

      因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导致的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现场确认时还须提供具有更改记录的户口本(簿)或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及复印件,用以报考点审核备案。

      因部分学历(学籍)认证报告认证时间周期长,建议考生在报名前及早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以免影响后续的现场确认、考试和录取。

      三、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20181010日至10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网上填报信息

      在网上报名前,请务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http://yz.chsi.cn)、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页(http://yjs.ccmu.edu.cn/)、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cmuyanzhao/),认真阅读《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查阅招生专业目录、了解报考信息以及北京市关于网上报名的全部公告信息。

      考生填写的网报信息我校将在政审及调档中进一步核查,凡是误填、错填报考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网报信息与考生人事档案信息无法核实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等重要信息。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三项内容不能更改。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最终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4.报考费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的考生,提交网报信息后,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1031日)前,以“网上支付”方式交纳报考费,得到交费成功信息后,方可持报名号在规定时间到首都医科大学考点确认网报信息,否则报名无效。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现场确认期间一律不接受现场补交费。

      四、现场确认

      选择在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都要在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

      1.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2018118日至10日。

      2.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地点、程序、所需携带材料见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页及首都医科大学研招办官方微博后续发布的通知。

       

    • 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报考须知
      2019-02-25

      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报考须知

      2017-09-24 12:57首都医科大学佚名

      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是首都医科大学在北京地区唯一指定的报考点,所有选择在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都要在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进行考试。根据教育部、北京市相关文件及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实际情况,我校报考点现制定以下报考须知。请考生首先仔细阅读《2018年北京市网报公告》以及《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可登录http://yz.chsi.com.cnhttp://yz.chsi.cn查询),符合其规定的条件并满足我校报考须知规定的要求后,方可选择我校为报考点参加考试。为了使考生顺利参加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的考试,特提醒广大考生注意以下事项:

      一、考点选择条件

      根据教育部及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有关规定,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仅接受以下情况的考生报考:

      1.应届生:

      1)本科就读学校在北京的应届生。

      2)本科就读学校在京外的应届生,但户口所在地为北京。【此类考生需在现场确认时向考点审核人员提交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户口所在地为北京)或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地址为北京)。】

      3)本科就读学校在京外的应届生,但实习单位为北京。【此类考生需在现场确认时向考点审核人员提交实习单位或本科就读学校开具的实习地点在北京的证明,并加盖公章。】

      2.往届生:

      1)户口所在地在北京的往届生。【此类考生需在现场确认时向考点审核人员提交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户口所在地为北京)。】

      2)工作单位在北京(且人事档案也在其工作单位)的往届生。【此类考生需在现场确认时向考点审核人员提交《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在职证明》(模板见附件)并加盖公章。】

      注:如不能提供以上证明,应届本科毕业生则必须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须选择户口或工作所在地(非北京)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提供虚假证明信息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录取资格。

      二、学历(学籍)认证

      报名系统网报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务必在现场确认时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务必在现场确认时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否则我校报考点将不予进行现场确认。

      因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导致的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现场确认时还须提供具有更改记录的户口本(簿)或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及复印件,用以报考点审核备案。

      因部分学历(学籍)认证报告认证时间周期长,建议考生在报名前及早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以免影响后续的现场确认、考试和录取。

      三、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20171010日至10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网上填报信息

      在网上报名前,请务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http://yz.chsi.cn)、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页(http://yjs.ccmu.edu.cn/)、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cmuyanzhao/,认真阅读《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查阅招生专业目录、了解报考信息以及北京市关于网上报名的全部公告信息。

      考生填写的网报信息我校将在政审及调档中进一步核查,凡是误填、错填报考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网报信息与考生人事档案信息无法核实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等重要信息。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三项内容不能更改。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最终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4.报考费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报考点的考生,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1031日)前,以“网上支付”方式交纳报考费,得到交费成功信息后,方可持报名号在规定时间到选择的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否则报名无效。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现场确认期间一律不接受现场补交费。

       

    <1... 3031323334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