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069-9987 ·收藏页面 ·返回主站
欢迎访问卓而越教育|卓越考研南京分校官方网站!

资讯动态

News and information

  • 2024-02-01
    2024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研招考试初试查分公告各位考生: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要求,现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核相关事宜通知如下:1. 查询开始时间:2月26日早9点2. 查询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hsi.com.cn/apply/cjcx/3. 成绩复核:如对初试成绩有疑议,请于2月28日早9点...
  • 2021-10-14
    10月9日,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两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启动的通知》,确定了首批20个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试点期限为2年。《通知》强调:各试点高校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
  • 2021-09-05
    教学函〔20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为做好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现将《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教育部2021年8月30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
    • 西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介
      2020-01-10

      西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介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学校十分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英、法、德、日等2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根据《西北大学大事记》记载,最早有“研究生”的表述始于1909年(宣统元年)陕西法政学堂附设陕西省自治研究所之学员“称谓”。最早的研究生招生始于1938年国立西北联大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和1939年国立西北联大师范学院教育系小学教育通讯处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建国以后,研究生招生始于1956年,至1966年共在10个专业、18个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57人。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后,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和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2011年9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为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陕西省属高校。截至2019年9月,先后招收各类研究生44293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33781名。目前在校各类研究生938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66人,硕士研究生8022人(其中全日制学术硕士3446人、专业硕士3690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886人)。

      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各项培养和管理制度,深化招生改革,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学位授予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有6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并列第39位,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中位居第1位;有97篇论文入选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科类和理工类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核心(权威)论文数量占到全校总量的50%以上,研究生在学校科研项目的参与度超过90%。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硕士研究生导师1300余人(博导59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10人,“杰青”11人,“万人计划”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优青”9人,“三秦学者”9人;陕西“千人计划”197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其中滚动支持2个)。一些研究生导师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长江学者成就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全国“创先争优”奖、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陕西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中国专利金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考古学进入A+档、理论经济学进入A-档;考古学并列第1、地质学并列第3、理论经济学并列第5、科学技术史并列第5、世界史并列第6、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并列第8;考古学、地质学、理论经济学、科学技术史、世界史、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软件工程、中国史、生态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数学16个学科进入前30%。

      多年来,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多次受到表彰,曾获得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规范化考点、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先后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

      回顾过去,西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望未来,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将紧紧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机遇,围绕“双一流”建设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按照“协调发展、内涵提升、分类管理、体现特色”的方针,"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强化过程管理为切入点,以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保障,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 中国人民大学学校概况
      2020-01-08

      中国人民大学学校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12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10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先后担任校长。现任校长为纪宝成教授,党委书记为程天权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23个学院、9个跨院系研究机构,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国际学院及深圳研究院。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6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48个(包括自主设置的30个硕士点),博士学位学科点100个(包括自主设置的22个博士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4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有成人教育专科专业7个,本科专业10个。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有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一个交叉重点学科,4个二级重点学科;拥有5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在连续九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2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157篇)的1/7,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2004年,在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5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实验室”获准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截至2007930日,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人,其中教授510人,副教授595人。学校拥有13名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3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曾宪义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9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5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38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25位专家入选中央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 青岛科技大学简介
      2020-01-08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山东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20028月崂山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

      当前,学校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校舍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300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29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9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30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杰青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4人。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现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7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数量和影响力居省属高校前茅。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9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为B+,为省属工科高校唯一。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立项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9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1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43门省级精品课程;12名省级教学名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2011年以来科研经费连续8年过亿元,累计近20亿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绩显著,现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层面创新平台数达到8个,数量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前列。拥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5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7家,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学校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青科大模式”广受赞誉,并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以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深度报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完善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同22个国家和地区的113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获得1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基本形成了涵盖理、工、艺等学科专业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格局。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引进德国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启动中德双元工程学院(中德校区)建设。牵头共建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是山东首个在境外设立的办学机构,迈出了学校境外办学第一步。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绘就了“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有精神、有文化、有责任、有活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当前,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目标要求,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主动对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贯彻“五有理念”,凝心聚力、强化担当、狠抓落实,向着建设“双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坚实迈进!

    • 关于集中办理2019年第四批研究生参加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的通知
      2020-01-07

      关于集中办理2019年第四批研究生参加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的通知
       
      各学院、各位同学: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境外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管理办法(2015—2016学年研政字7号)》的要求,结合本学期工作安排,现开展2019年第四批研究生参加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集中办理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 提交材料截止时间
      1.申请人向学院提交材料截止时间以各学院要求为准。
      2.学院向研究生院提交材料截止时间为11月20日(星期三)前。
      3.特别提醒:因财务经费使用限制,11月20日以后提交的资助申请将于2020年第一次集中申报期间处理。
      二、申请流程
      1.符合规定的申请人(我校基本学制内非定向就业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具体申请条件参见管理办法要求)于学院要求的截止时间前登录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填写并提交资助申请。打印《研究生参加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表》,连同相关申请材料一并提交学院审核。
      2.学院参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境外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管理办法(2015—2016学年研政字7号)》的要求审核学生申请材料,将符合要求的学生申请于11月20日前报送研究生院,对学术水平不高、不符合资助条件的申请不得予以推荐。
      3.研究生院审核学生申请材料,公示资助名单,并会同财务处完成资助报销手续。
      三、材料提交要求:
      1.学生向学院提交的材料
      a.研究生参加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表(由研究生教务系统http://portal.ruc.edu.cn/ypy/index.jsp中“科研基金与资助——学术活动资助申请”栏目填报后生成,须经导师、主管院长审核,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
      b.中国人民大学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赴台批件)
      c.飞机票行程单、登机牌、购买机票的付款凭证(刷卡小票,网上支付相关截图记录)
      d.会议正式邀请函
      e.参会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
      f.会议手册、论文集等其他参会证明材料(非必须材料)
      2.学院向研究生院提交的材料
      a.学生全部申请材料
      b.学院研究生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汇总表(由教务管理系统gs.ruc.edu.cn中推荐后生成,需主管院长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
      四、注意事项
      1.根据财务处要求,离境、抵境时间必须在中国人民大学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批复时间范围内。其中抵境时间指按照飞机航班正常起飞归国落地日期。(也可提供护照盖章页复印件证明)
      2.申请者务必在系统中正确填写工商银行卡号和户名(姓名)信息,如填写错误将导致财务处无法将资助金额入账,如有因公借款,合并报销等情况请特别注明。
      3.请及时查看后续审核公示信息,关注报销进度。如公示通过后一月内仍未收到资助经费,请及时与研究生院联系。
       
       
       
      研究生院培养办
      2019年11月5日


    • 曲阜师范大学简介
      2020-01-07

      曲阜师范大学1955年创建于济南,始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5月,被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曲阜师范学院,同年9月迁址曲阜,开启了兴办本科教育的历程。1970年9月至1974年4月,与山东大学文科合并成为新的山东大学。1974年4月恢复曲阜师范学院建制。198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六所高校之一;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高校。1982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建设日照校区。2003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1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入选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教育部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高校。2018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50强、山东省首届文明校园。建校64年来,积淀形成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精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曲阜和日照两个校区、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善、办学条件优良、教学科研具有相当实力、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拥有ESI世界前1%学科3个(工程学、化学、数学),山东省一流学科6个(工程学、数学、中国史、化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18个学科入选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居全国第156位,其中教育学学科位居全国前10%。设有博士一级学科11个(涵盖7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一级学科25个(涵盖16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本科专业87个,形成了涵盖文、理、工、法等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建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建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18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智库,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山东省政府在我校设有6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构筑了充满活力的学术创新平台。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贯通培养,远程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相互衔接的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为名誉校长;现有教职工2390人,其中教授277人,副教授609人;拥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督学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长江学者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国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1人(含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9人,省智库高端人才专家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7人,全国模范教师5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5人,凝聚了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

      学校占地面积2532.18亩,固定资产总值15.6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62亿元,图书馆藏书416万册;公开出版《齐鲁学刊》(第二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学数学杂志》和《现代语文》等学术刊物。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了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50万余人,广大毕业生以“基础厚实、作风朴实、业务扎实”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第一至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与北大、复旦、南开等高校为连续获得一等奖的高校;在全国第三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中,我校一级甲等通过率在试点单位中名列第一;原创舞蹈作品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银奖;2014至2018年获得山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五连冠。在国家、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奖励累计2000项,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英语专业八级通过率高达85%,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35个百分点;法学专业司法考试通过率达到42%;连续九年入选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取得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成果。建校初期的“公社数学”曾受到毛主席的赞扬,离子交换法制备碳酸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在应用数学、激光偏光、电气信息、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土地规划、物理化学、孔子儒学、教育科学、体育科学等学科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十三五”以来,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194项,省部级项目35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100项。特别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连续10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其中2018年获批一等奖5项,居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列全省高校前三位,近两年立项数跻身地方师范大学前10位;2014年、2015年、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学校自然指数大幅跃升,从2015年的1.21增长到2018年的12.66,排名全国82位。据自然指数2018新星榜统计,曲阜师范大学与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并列为“具有极强号召力的高校”,因为这四所高校的科研质量有着前所未有的提高。



      学校秉承中国实学传统,切实履行大学服务社会职能。从上世纪50年代的“土蒸馏釜”到70年代的“跳流鼻坎”最优解,到80年代的“长清模式”、90年代的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对经济社会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我校运筹所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在支援成昆铁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197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西经济隆起带建设,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在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规划、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协同创新,先后与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共建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等五所“985”高校组建“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北师大出版集团合作成立华东分社,与浪潮集团、山东省教科院、山东省教育信息中心、济宁市高新区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日照市合作成立“日照旅游发展研究院”。



      学校注重依托孔子故里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坚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文化育人,积淀形成了人文特色鲜明的优良教风学风校风。在孔子及儒学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以孔子儒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门史(思想史)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博士后流动站,是“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十二五”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建有山东唯一的省级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校首家国学院、山东省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承担山东省省属高校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全文数据库建设”,获批2018年度山东省属高校唯一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尚书》学研究”。在加拿大、韩国设立了孔子学院,在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高校。多年来,学校坚持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学术方针,以广阔的胸襟,开放的眼界,广泛吸纳多元文明成果,先后与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63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在联合办学、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
      2020-01-07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9年在澳门招收第一批在职兼读博士研究生并于2000年与澳门业余进修中心合作,在澳门正式设立硕士研究生教学点。1984年,发展教育心理学专业成为华师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学校成功地跻身于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行列,心理学科和教育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我校与北京大学等15所院校获批为全国首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0年,教育部批准包括我校在内的64所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我校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发展至今,目前拥有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

          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7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320人,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2人,长江学者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7人,“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广东省领军人才5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珠江学者26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4名。目前在校研究生总数为11413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9852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122人;博士研究生1211人,硕士研究生10349人。

          研究生院院长由校长兼任,配有常务副院长1人,副院长2人,全院共有工作人员14人,设四个办公室,分别是综合办公室、培养办公室、管理办公室和学位管理办公室。研究生院面向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和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探索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行政理念,能够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政保障与优质服务。

          面向未来,学校将“立德树人、调整结构、改革模式、动态考核、提升质量”作为重要的目标定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动态考核的竞争淘汰机制,创立高水平的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力争为我校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师范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 2020辽宁大学文学考研真题(回忆)
      2020-01-06

      都是大综合,所以不管是外国文学还是文艺学还是现当代古代都是这个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共出了八个论述
      文学理论分别是18 19年真题

      1 艺术想象的特点  (15)
      2 文学风格的特征   (20)
      3 意境的艺术特点    (20)
      4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特征   (20)


      5 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如果让你选择成为一个英雄,你会选择阿基琉斯还是赫克托尔。 (15)
      6 以《巴黎圣母院》为例,说说雨果的对照原则在小说中的运用。(20)
      7 在《神曲》中,但丁将诗人维吉尔作为理性的代表,结合维吉尔本人的成就,谈谈他在神曲中的形象及意义。(20)
      8 以《永别了,武器》为例,说说海明威的创作特色(20)


      下面是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
      古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3×5
      采薇         小山词          桐城派

      二简答2×10
      1 简述盛唐诗歌流派
      2 西游记五个妖怪及其洞府名称

      三论述2×20
      1(刘知几的一句评说左传的话),说明是哪部先秦著作,并论述其叙事特点
      2 ‘凡鸟偏从末世来……(凤姐判词)’ 说的是哪部中国古典小说中哪个人物,并说明其性格特点。

      现当代部分

      一名词解释
      七月派          革命文学的论争         文化散文

      二简答
      1 《故事新编》新在何处
      2 以《青春之歌》为例,说说成长小说的叙事特色

      三论述
      1 张爱玲与新感觉派在创作上的异同
      2 为什么残雪在先锋派作家中独具特色

    • 关于集中办理2019年第四批研究生参加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的通知
      2020-01-06

      关于集中办理2019年第四批研究生参加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的通知
       
      各学院、各位同学: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境外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管理办法(2015—2016学年研政字7号)》的要求,结合本学期工作安排,现开展2019年第四批研究生参加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集中办理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 提交材料截止时间
      1.申请人向学院提交材料截止时间以各学院要求为准。
      2.学院向研究生院提交材料截止时间为11月20日(星期三)前。
      3.特别提醒:因财务经费使用限制,11月20日以后提交的资助申请将于2020年第一次集中申报期间处理。
      二、申请流程
      1.符合规定的申请人(我校基本学制内非定向就业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具体申请条件参见管理办法要求)于学院要求的截止时间前登录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填写并提交资助申请。打印《研究生参加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表》,连同相关申请材料一并提交学院审核。
      2.学院参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境外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管理办法(2015—2016学年研政字7号)》的要求审核学生申请材料,将符合要求的学生申请于11月20日前报送研究生院,对学术水平不高、不符合资助条件的申请不得予以推荐。
      3.研究生院审核学生申请材料,公示资助名单,并会同财务处完成资助报销手续。
      三、材料提交要求:
      1.学生向学院提交的材料
      a.研究生参加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表(由研究生教务系统http://portal.ruc.edu.cn/ypy/index.jsp中“科研基金与资助——学术活动资助申请”栏目填报后生成,须经导师、主管院长审核,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
      b.中国人民大学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赴台批件)
      c.飞机票行程单、登机牌、购买机票的付款凭证(刷卡小票,网上支付相关截图记录)
      d.会议正式邀请函
      e.参会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
      f.会议手册、论文集等其他参会证明材料(非必须材料)
      2.学院向研究生院提交的材料
      a.学生全部申请材料
      b.学院研究生境外学术活动资助申请汇总表(由教务管理系统gs.ruc.edu.cn中推荐后生成,需主管院长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
      四、注意事项
      1.根据财务处要求,离境、抵境时间必须在中国人民大学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批复时间范围内。其中抵境时间指按照飞机航班正常起飞归国落地日期。(也可提供护照盖章页复印件证明)
      2.申请者务必在系统中正确填写工商银行卡号和户名(姓名)信息,如填写错误将导致财务处无法将资助金额入账,如有因公借款,合并报销等情况请特别注明。
      3.请及时查看后续审核公示信息,关注报销进度。如公示通过后一月内仍未收到资助经费,请及时与研究生院联系


    •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
      2020-01-06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

      发布时间:20181015

      学校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总占地面积3800余亩,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8.9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46亿元。学校设有二级教学科研单位33个,专职科研机构6个,独立学院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有90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5个,另有省市级重点学科19个,工程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及青岛市实验室(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1个。

      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6127人,研究生9049人。有教职工3157人,其中教授310人。有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工程人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1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2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专家及青年专家30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1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10门,教学成果奖5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学团队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9个,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个,精品课程58门,教学成果奖95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学团队8个,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个。

      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06项,省部级项目89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87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19项。学校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学校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校外籍专家教师每年近百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在校生规模近2000人,有69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500余人。

      面向未来,学校全体师生秉承“惟真求新”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发扬“坚韧不拔、发奋图强”的科大精神,弘扬“爱校奉献、敬业实干”的科大传统,奋进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1... 1011121314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