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069-9987 ·收藏页面 ·返回主站
欢迎访问卓而越教育|卓越考研南京分校官方网站!

资讯动态

News and information

  • 2024-02-01
    2024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研招考试初试查分公告各位考生: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要求,现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核相关事宜通知如下:1. 查询开始时间:2月26日早9点2. 查询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hsi.com.cn/apply/cjcx/3. 成绩复核:如对初试成绩有疑议,请于2月28日早9点...
  • 2021-10-14
    10月9日,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两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启动的通知》,确定了首批20个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试点期限为2年。《通知》强调:各试点高校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
  • 2021-09-05
    教学函〔20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为做好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现将《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教育部2021年8月30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
    •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院介绍
      2020-01-06

      研究生教育概况

           华南理工大学1956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华南首家工程博士培养试点单位。截至2019年9月,在读研究生212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6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7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900余人。

            学校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已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交叉学科;2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分别为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20%。覆盖学校主要学科的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位居全球排名前1‰,入选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5位、华南地区首位。学校稳步推进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拟设立10个“新工科”学院,形成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经多年建设,学校形成了涵盖各学科领域的国家、部省各级创新平台体系。截至2019年10月,建有215个部省级以上科研机构,其中,自然科学类国家级科研机构25个,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引智基地,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哲学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科研机构2个(国家高端智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9年10月,有研究生导师2515人,其中两院院士10人,双聘院士21人,外国国家院士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37人等。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60余所知名高校开展不同层次的硕士、博士双学位联合培养、交换生、短期访学、暑期学习、海外实习实践等项目,其中,已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国南特大学等高校开展双硕士项目,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等高校开展双博士学位项目。学校积极通过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境)外短期访学资助项目等,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或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培养和攻读学位。

            学校注重研究生创新实践,近年来研究生在许多世界性、全国性的学术研究与科技竞赛中屡创佳绩,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数年均超过100项,处于全国重点高校前列。毕业研究生深受社会欢迎,2018年总体就业率99.71%,名列全国前茅,迄今已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各层次的研究生,广泛分布在机械、电子、通信、电力、建筑、化工、材料、轻工、环境、食品等领域,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

            创新的培养模式,优秀的导师队伍,良好的培养环境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生具有国际水准的高质量成果不断涌现,他们已成为学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研究生教育将继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输送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综合实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关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
      2020-01-05

      关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
      相关培养单位: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核心课期末考试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1.请按照通知内容告知本学院需要参加考试的学生,包括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及进修生。以下汇总的各院(专业)考生人数与实际人数可能存在个别偏差,请根据实际数量进行通知和安排。
      2.考试安排在2019年12月28日(周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试的,请提前向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办理缓考或备案等相关手续。
      考试课程 考试时间 考试形式
      法学博士研究生《法理学》 9:00——11:00 开卷
      法学硕士研究生《法理学》 9:00——11:00 开卷
      法学硕士研究生《宪法学》 14:00——16:00 开卷
      具体考场安排见附件。
      3.考试形式为开卷的,考生按规定只可携带与考试相关的书籍、笔记本、复习提纲等纸制材料。不得携带手机、电脑及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或发送、接收信息功能的其他电子设备。
      4.自行开设法学专业核心课的专业、学院及在培养方案中替换相关核心课程的专业、学院自行安排考试,请将考试安排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备案。
      5.监考人员安排及其他具体事项另行通知。相关事宜请及时联系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研究生院


    • 山东农业大学学校简介
      2020-01-05

      山东农业大学学校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坐落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后几经变迁,1952年经全国院系调整,成立山东农学院。1958年由济南迁至泰安,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19997月,原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同时山东省林业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山东农业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术学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是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2%以上,考研率在35%以上,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学校现有在校生34904人,其中本科生3078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21人。另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33人,继续教育类学生15451人。现有教职工2483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05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人,国家万人计划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泰山系列工程专家50人,其中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1个,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4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专家10人。

      学校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1个本科专业;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农村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国家小麦改良分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个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个科技部、教育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国家小麦育种栽培技术创新基地,1个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2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科教基地。学校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145亩,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7亿元,图书馆藏书277万册,电子图书158万册。

      学校设有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学院、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农民学院等21个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9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00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4项。建校以来,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印象初、朱兆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山仑、于振文、李玉、李培武,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唐克丽,4位“长江学者”、5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12位国家杰青等为杰出代表的各类优秀人才22万余人。

      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传承和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和崇高精神品质,提出了“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登高必自”的校训,凝练了以“树人、求真、包容、开放”为核心的大学文化,铸就了“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为核心元素的农大精神。

      学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肯塔基大学、佐治亚大学、爱达荷大学、普渡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切斯特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荷兰应用科技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希腊雅典农业大学,立陶宛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马里博尔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多哥洛美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兴大学、义守大学等国(境)外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介绍
      2020-01-04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我校1979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经过 4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形式和学位授予类型多样的格局。我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权的6所高校之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涵盖法学、文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5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软件工程、美术学)跻身全国前40%,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获B+档,排名进入全国前20%。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软件工程、物理学等6个学科,获得广西一流学科项目资助。我校拥有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5个,化学学科进入国际ESI排名前1%。我校2017-2018 学年有博士研究生导师 8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945 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6281人(含留学生202人),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和平台共 26个、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79个,学校培养研究生的师资、实验实训平台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科技信息网络资源等条件优越,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行校、院、学位点三级管理体系。研究生院有一支专职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队伍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学业、学位管理,学生工作部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工作;学院一级有 2 名院领导主管研究生工作,并配备 1名教学秘书、1 名研究生辅导员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各学位点由学科带头人负责,并配备一名助手管理本学位点的研究生工作。

          40年来,我校积累了丰富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经验,管理机构逐步健全,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政治思想教育与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考核、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以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系统的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我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我校把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灵魂,以培养质量的提高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积极发展全日制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今后,我校将继续以崇高的新时代责任感,推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步上新台阶。

    • 南开2020哲学真题最准确版
      2020-01-04
      73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现实的个人
      2.人生观
      3.历史科学
      4.价值
      5.辩证逻辑
      6.自由时间
      二、论述
      1.历史活动的合力作用
      2.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
      3.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870欧美哲学通史
      一、名词解释
      1.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2.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
      3.培根的市场假象
      4.康德的直观
      5.谢林的绝对自我
      6.弗雷格的意义与意谓
      二、论述
      1.斯宾诺莎的实体观及自己的看法
      2.萨特的“他人”学说及自己的看法
      三、材料分析(二选一)
      1.(黑格尔)“事物是无差别的共性,是诸多特质之机械的集合,是单纯的否定性,是单一,是相反特质之排斥”
      2.(加达默尔)“语言不只是人类适用的装备……人拥有世界…世界是对人而存在的世界…人类通过语言描述世界”
    • 青岛大学学校简介
      2020-01-02

      青岛大学学校简介

      青岛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承载着青岛这座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学校办学起源于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百十年来,学校始终践行“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的办学宗旨,薪火相传,砥砺奋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0余万各类人才,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学术精英、治国栋梁和行业翘楚,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高校,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性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学校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2655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正在规划建设占地3200余亩的胶州科教园区。固定资产28亿元,馆藏图书406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主办7种学术期刊。

      学校设有36个学院和医学部,10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专业学位类型2种(涵盖18个培养领域);3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硕士专业学位类型23种(涵盖81个培养领域)。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山东省一流学科7个;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和药理学与毒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系统科学和纺织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排名前十名。

      学校现有在校生4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600余人,本科生34000余人,留学生1700余人。教职工3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59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者42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者775人。现有全职院士6人,外聘院士9人,万人计划学科领军人才2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8人,国家杰青11人,国家优青5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7人,泰山学者73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5人入选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

      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111”计划),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51门;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158项,省级教学团队7个;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0余个。

      “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0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238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30篇。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授权专利1300余项。在2019USNews最佳大学排名中列全球第959位、全国高校第82位,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列全球第401-500位、全国高校第40-58位,首次跻身世界500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连续五年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百强,2018年列第69位,成为山东省上升势头最为显著的医院。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77所院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发展各类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科研项目200余个。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2所,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合作项目9个。近年来,在学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青大人正肩负着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秉承“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中求发展,在“双一流”建设中求突破,勇担使命,奋发图强,努力向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大学迈进

    •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生须知[2019-12-17]
      2020-01-02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生须知[2019-12-17]

      为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组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时间及地点

      1.考试时间:20191221日—22

      考试时间

      1221

      (星期六)

      1222

      (星期日)

      上午

      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

      或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业务课一

      下午

      14001700

      外国语

      业务课二

      2.考试地点:

      中国传媒大学立德楼(原1号教学楼)、中国传媒大学博学楼(原48号教学楼)

      二、考生须知

      1.考生应在考试前一天到考试地点了解考场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认真阅读《考场规则》

      2.考生如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入场,须关闭后交考场工作人员代为保管。考试开始后,发现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无论开机与否,均按“考试违规”处理。

      3.考生应在每科开考前30分钟(上午800、下午1330),凭准考证、有效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对号入座。

      4.入座后将准考证、有效居民身份证放在桌面左上角,以备监考人员查对。

      5.考生领到答题卡、答题纸、试卷或试卷信封后,首先应核对考试科目、答题卡张数是否正确;然后在指定位置和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清晰地填涂姓名、考生编号、座位号等栏目,按照要求粘贴条形码。

      凡漏贴、错贴条形码的答卷,凡漏填(涂)、错填(涂)个人信息或者字迹不清的答卷,如影响评卷结果,责任由考生自负。

      6.统考科目全部使用“答题卡”并采用网上阅卷。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

      7.统考科目答题卡需要粘贴“考生信息条形码”(长方形,由监考教师发放,每张答题卡有一个条形码)

      一题多卷统考科目答题卡还需要粘贴“试卷条形码”(椭圆形,由考生从本人试卷上取下后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一题多卷科目:政治(101)、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99)、英语一(201)、英语二(204)。

      8.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或将试卷袋拆封否则按“考试违规”处理。

      9.考生答题时,答案一律按要求写在答题纸(卡)上,书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或答题纸(卡)规定区域以外的答案一律无效。

      10.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准进入考场参加当科考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

      11.自考试结束前15分钟起,考生不得交卷和离开考场,须等考试结束,监考人员收齐试卷并核对无误后,方可离开。考试结束时间一到,考生应立即停止答卷,否则按违规处理。

      12.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应当立即停止答题并停笔。否则按“考试违规”处理。

      1统考科目的试卷、答题卡放在桌上,由监考教师逐一收取。

      2自命题科目

      ①报考我校的考生:答题完成后将答题纸、试卷、草稿纸、原试卷信封放在桌面上由监考人员按序收齐。

      ②报考外埠招生单位的考生:答题完成后将试卷、答题卡、答题纸装入原试卷信封内,考生本人检查无误后,用密封条密封好(密封条在考试时由考场提供),并在封条骑缝处签字。草稿纸放在桌面上,由监考人员统一收齐。

      监考人员收齐考试材料并核查无误后,考生方可离开考场。试卷、答题卡、答题纸和草稿纸一律不准带离考场,否则按“考试违规”处理。

      13.对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纪、作弊等行为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33号令)进行处理并记入考生诚信档案。

       

    • 长安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2020-01-02

      长安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长安大学研究生教育起始于1978年,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7年研究生管理从一级管理改革为校院两级管理模式,2012年设立研究生院,2015年设立研究生工作部,与研究生院合署办公。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在学科建设、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学位授予、导师队伍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和一定的成绩。 

      学校现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部省级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拥有一支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2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博士生导师192人,硕士生导师817人。 

      学校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5个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世界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试验场,为研究生培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万余人。

       

    • 山东师范大学简介
      2019-12-31

      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19813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高等学校。2012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3月,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0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89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9人,实际招生计划以教育部下达的为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请参照我校2020年硕士招生目录,招生目录所列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及各专业报考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报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所有学历均须从学信网可查或者出具学历认证报告(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四)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四)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

      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仅限体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图书情报硕士等专业学位领域。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九)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具体接收办法详见我校《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二、报名办法

      (一)报名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网上报名阶段,时间为20191010日至10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9924日至927日,每天9:00-22:00。符合报考条件者请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照要求如实填写、提交报名信息,及时缴纳报考费。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二)第二阶段为现场确认阶段。

      1.时间:参照各省和报考点的具体安排,逾期不再补办。

      2.地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报考我校的济南市考生和就近考生网报和现场确认时可直接选择我校报考点(考点代码3769)。

      3.现场确认方式、程序、需提交材料等内容参照各报考点公告。选择我校作为报考点的考生请及时关注《2020年山东师范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须知》。

      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三、初试

      2019年1214日至1223日,开通网上下载打印《准考证》系统,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查询考试信息,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初试时间:20191221-22(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复试

      复试专业课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的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详见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具体复试时间、地点、要求、程序、方式等内容详见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

      五、学习方式及就业方式

      1.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指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2.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六、学制

      1.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全部为3年。

      2.全日制专业学位

      法律硕士(非法学)、职业技术教育、体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会计硕士、艺术硕士学制为3年,其他专业全部为2年。

      3.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全部为3年。

    <1... 1112131415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