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069-9987 ·收藏页面 ·返回主站
欢迎访问卓而越教育|卓越考研南京分校官方网站!

资讯动态

News and information

  • 2019-01-22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落下帷幕,后续还有查询成绩、准备复试、申请调剂等。而新一届研考生也要开始研考复试的准备。记者结合往年研考情况,梳理了2019年相关的研考日程安排。考生可综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顺利完成研考各环节工作。1月—2月 准备复试 查询成绩研考初试成绩一般在2月中下旬陆续公布。从现...
  • 2019-01-22
    研考初试结束后,考生进入休整期,但还有5件事要做好:调整心态、完成期末考试、开始复试准备、了解网上调剂,精力有余的还可准备简历申请实习。调整心态研考初试已过去半个多月。考生参加了研考初试,只是完成了考研第一大步,后续的环节仍不能掉以轻心。考生要把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期末考试、复试上。有的考生感觉初试发挥...
  • 2018-05-06
    考研报名人数的多少体现了专业的热门程度和受认可程度,而这些信息对于在读的大学生和准备考研的同学有很大的参考意义的。以下为考研报名人数最多的5类专业,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一、17考研和18考研报考专业数据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调查显示,在2017研究生考试中,报考人数最多是十大专业为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
    • 西南政法大学考点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前公告
      2019-01-21

      各位考生:

      2019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将于2018年12月22日-23日进行,西南政法大学考点考场设置在渝北校区毓才楼(第三教学楼)。考试相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1、考场须知及考场安排将于2018年12月21日下午4:00以展板形式公开,展板搁置于毓才楼门厅外广场。请各位考生按时到现场查看考场安排及领取考前培训材料。

      2、考试时,考点统一配发考试文具。除招生单位在准考证备注信息中特别注明可以携带的特殊文具外,考生不得携带其它任何文具进入考场,不准携带与考试无关的物品。

      3、所有考生不得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因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本考点不提供手机等物品的保管服务。

      4、请各位考生诚信参考。对在考试中有作弊或其他违纪行为的考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考试、录取、入学资格或学籍,考试点将视不同情况根据《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将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作弊等违纪行为将记入考生的诚信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5、网上下载打印《准考证》时间为2018年12月14日-2018年12月24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研招网及时下载打印。

      6、报考重庆市高校的初试成绩公布时间为2019年2月15日,后续事宜请关注我校网站研招信息页面。

      预祝各位考生考出好成绩!

      西南政法大学研招办

      2018年12月18日

       

    • 西南政法大学接收2019年推荐免试研究生章程
      2019-01-21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规模

      2019年我校接收推荐免试生(以下简称“推免生”)269名,各专业推免生名额根据报考情况在招生总数中机动调整。各专业接收推免生人数详见《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品德良好,身体健康,在学校学习期间未受任何处分。

      2.须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并经“推免服务系统”审核通过;

      3.本科所学专业具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或者本科所在学校与我校签订有研究生合作培养协议。

      4.申请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应当相同或相近,原则上不得跨一级学科报考。

      申请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推免生本科所学专业必须为非法学专业(本科所学专业不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

      申请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的推免生本科所学专业必须为法学专业(本科所学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请:

      1.在校期间受过处分,或有学术不端行为的;

      2.申请材料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3.申请材料未在规定时间内齐备的。

      三、申请程序

      1.符合我校申请条件的推免生,请于9月28日—10月8日在“推免服务系统”报考我校,过期我校不再接受报名。

      2.我校对申请人在网上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于10月9日在西南政法大学网站(http://www.swupl.edu.cn)“研究生招生”页面公告接收推免生复试名单。推免生一律在网上提交申请信息,复试前不接受纸质申请材料。

      3.申请人复试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西南政法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申请表;

      (2)本科阶段成绩单,加盖所在学校教务处公章后;

      (3)获奖证书复印件;

      (4)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其他语种及英语专业,提供相关证书或成绩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5)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

      全部申请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

      四、复试及录取

      (一)复试

      1.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

      (1)笔试

      笔试成绩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法学类专业(包含法律硕士)笔试科目为综合能力测试,笔试内容包括逻辑推理(30分)、案例分析(40分)和材料分析(30分)三部分。具体笔试内容附后。

      法学以外专业笔试科目为本专业基础知识。

      (2)面试

      面试成绩为150分,主要考查笔试时无法考查的内容,重点是对考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如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举止和礼仪、外语听说能力等的考核。

      2.复试安排

      报到时间:10月12日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00。

      报到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五教学楼研究生招生办公室(5102—3)

      复试时间:10月13日—10月14日(具体安排于报到时见《复试报到须知》)

      3.复试成绩计算公式

      复试总成绩=笔试总成绩×50/笔试总分值+面试总成绩×50/面试总分值

      (二)录取

      根据我校推免生招生计划及生源情况,按复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笔试成绩未达60分者(不含60分),不予录取;面试成绩未达90分者(不含90分),不予录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我校将于复试结束后公布拟录取推免生名单,并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录取考生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待录取通知。逾期不予接受者,视为自愿放弃我校录取资格。

      五、如发现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真实或不符合申请条件,无论何时,一经发现即取消申请人录取资格.

      六、夏令营优秀营员相关事项

      1.参加我校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并评选为“优秀营员”的学生,在取得该校推免资格后,不参加推免生复试,直接录取,夏令营考核成绩即作为复试成绩。如在网上申请其他学院、专业或方向(与获“优秀营员”学院、专业及方向不一致),则视为放弃“优秀营员”录取资格。

      2. 参加我校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并评选为“合格营员”的学生,须参加推免生复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如在网上申请其他学院、专业或方向(与获“合格营员”学院、专业及方向不一致),则视为放弃“合格营员”优先录取资格。

      3.被评选为“优秀营员”、“合格营员”的学生,务必在9月28日-10月8日登陆中国研招网推免服务系统,报考我校,并按夏令营相对应专业填报、确认复试及待录取通知,逾期视为自愿放弃我校复试或录取资格。

      七、学校奖助学金政策

      凡是我校接收的推免生,可享受以下奖助学待遇:

      1.授予西南政法大学一等新生奖学金资格,正式录取后,奖励金额为12000元;在读期间特别优秀的,可按条件参评国家奖学金。

      2.享受每年6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申请“三助”岗位,获得岗位津贴。

      3.在读期间达到相应学习、科研条件的,可申请综合奖学金、科研奖励和出国留学奖学金。

      具体奖励额度和奖励办法参见我校相关奖助政策。

      八、监督投诉

      学校纪委监察部门对复试、录取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

      投诉电话:023-67258879(监察处);15111824976。

      投诉电子信箱:xzhpb@swupl.edu.cn

      九、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

      邮政编码:401120

      联系电话:023-67258892,023-67258893

      图文传真:023-67258895

      附:《综合能力测试》命题范围

      《综合能力测试》命题范围

      综合能力测试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一、逻辑推理

      主要考察考生掌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的能力。要求考生运用已掌握的综合知识和题目给出的信息,作出合理判断与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这部分考题以客观题为主,分数为30分。

      二、案例分析

      主要考察考生运用法律及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个案信息,运用法律及相关知识,对于个案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考题分数为40分。

      三、材料分析

      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知识面、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热点话题或背景资料),写一篇一定字数的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思维清晰、语言文字表达通畅。

      这部分考题分数为30分。

      附件1: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接收推免研究生申请表.doc

      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

      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基础信息: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电话(加区号):                           紧急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二、申请信息:

       

      申请攻读专业:                              申请学院(系):

       

      申请研究方向:

       

      三、背景资料:

      本科所在院校: 本科所学专业:

      学号: 外语语种: (英语填写四、六级成绩:

      何时获得何种奖励或荣誉(本科期间):

                                                                                     

                                                                                     

                                                                                     

                                                                                     

                                                                                     

                                                                                     

                                                                                     

      何时参加过哪些科研工作,有何学术成果:

                                                                                      

                                                                                      

                                                                                      

                                                                                      

                                                                                      

       

      发表的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

                                                                                      

                                                                                      

                                                                                      

                                                                                      

                                                                                      

       

       

      “我保证提交的申请表和其它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我提交的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我同意西南政法大学拒绝我的免试申请或取消我的免试资格。”如果申请人同意如上的声明,请签名确认。

       

      申请人签名:                               日期:                         

       

       

       

      ----------------------------- 以下由推荐院校填写 ------------------------------

       

      申请人                所在专业的同年级人数为                     人。

      该生学习成绩总评名次:第            名,在前            %以内。

       

       

       

      教务部门审核人签字:                              

            教务部门公章:

                              

       

      -------------------------------------------------------------------------------

       

      申请人所在院系推荐意见(请说明申请人所填内容是否属实,以及单位推荐意见):

       

       

       

       

       

       

               院系公章:

       

                             

       

      ------------------------------------------------------------------------------

    • 2019年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
      2019-01-21

      ①学术型专业考生可以参考以下范围或自行选择各高校教材。②初试专业课参考范围在相应学科中查找。

      1. 哲学专业010100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五版;

      《中国哲学史》上册,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哲学导论》,孙正聿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应用经济学020200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五版。

      3.法学理论030101

      《法理学初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五版;(注:法学各专业初试参考书目)

      《法理学进阶》,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第五版;(注:法学各专业初试参考书目)

      《法理学高阶》(绪论及上编),付子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注:法学理论专业复试参考书目)

      4.法律史030102

      《中国法制史》,曾代伟主编,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俞荣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中国宪法学》,汪太贤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外国宪法》,张震、刘泽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注:704 宪法学部分,参考书目以中国宪法学为主,外国宪法为辅。外国宪法主要涉及宪法概念特点、代表性国家历史发展概况与完善宪法监督等内容。

      6.刑法学030104

      《刑法总论》,李永升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

      《刑法分论》,朱建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刑法实务教程》,梅传强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刑事疑难案例实务教程》,石经海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7.民商法学030105

      《中国民法学》,谭启平主编,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商法学》,赵万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五版;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陈苇主编,群众出版社2017年第三版。

      8.诉讼法学030106

      (1)刑事诉讼法方向:

      《刑事诉讼法学》,孙长永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第三版;

      《刑事诉讼法学》,陈卫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证据法学》,潘金贵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证据法学》,何家弘、刘品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五版。

      (2)民事诉讼法方向:

      《民事诉讼法原理》,田平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9.经济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李昌麒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五版;

      《经济法学》,李昌麒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第三版。

      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刘俊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环境资源保护法》,曹明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环境资源法概论》,孟庆瑜、徐以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11.国际法学030109

      《国际经济法学》,张晓君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国际私法》,刘想树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国际法学》,王玫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2.应用法学0301Z1

      《法律适用学》,胡建淼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知识产权法学0301Z2

      《知识产权法》,张玉敏主编,法律出版社2017年第三版;

      《知识产权法》,张玉敏、张今、张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侦查学0301Z3

      《侦查学原理》,任惠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侦查学教程》,任惠华、马方主编,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痕迹学》,潘自勤主编,群众出版社2011年版;

      《笔迹学》,贾治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5.法律逻辑学0301Z4

      《法律逻辑学》,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雍琦、金承光、姚荣茂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警察科学0301Z5

      《犯罪学)》,张小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警察法通论》,李元启,师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公安学基础教程》,公安基础教程编写组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警察学原理》,张兆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人权法学0301Z6

      《人权法学》,李步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人权之门》,张永和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人权法学》,张晓玲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版。

      18.监察法学0301Z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张晋藩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年版;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研究》,秦前红、叶海波等著,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释义》,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年版。

      19.国家安全学0301Z8

      《为国家安全立学 :国家安全学科的探索历程及若干问题研究》,刘跃进主编,吉林出版社2014年版;

      《国家安全法学》,李竹、吴庆荣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参考最新国家安全法律法规)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研究 》,刘建飞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

      《情报学: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主编, 金城出版社,2018年版。

      20.人工智能法学0301Z9

      《科技与法律》,刘越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21.政治学030200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四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比较政治制度》,宋玉波著,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2.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订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订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订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23.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

      《高级英语》(1、2册),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冯庆华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法语PEF考试冲刺教材》(上下册),唐杏英、张曼玉编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新大学俄语简明教程》(二外、零起点、成人),蒋财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二外德语科目考生,可任选一公共德语课程教材。

      24.新闻学、传播学专业(050301、050302)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李珮、李韧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三版;

      《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李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25.工商管理120200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五版;

      《管理经济学》,吴德庆、王保林、马月才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六版;

      《企业管理学》,刘新智、黄燕萍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26.公共管理120400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二版;

      《公共行政学》,邹东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公共政策学》,黄顺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以下专业为专业学位,考生可参考各专业学术委员会统一指定用书或以下教材。

      27.金融硕士025100

      《金融学》,马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司理财》,罗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九版。

      28.税务硕士025300

      《经济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2018年版;

      《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统一指定教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最新版;

      《税收学》,黄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四版。

      29.国际商务硕士025400

      《国际商务》,查尔斯.希尔著,王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九版;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四版。

      30.审计硕士025700

      初试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编制的考试大纲。

      复试使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最新版;

      《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最新版;

      加试使用《审计学原理》,李凤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六版;

      《会计学基础》,陈艳利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31.法律硕士035101、035102

      请参考法律硕士联考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

      32.翻译硕士(英语笔译)055101

      《高级英语》(1、2册),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刘军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33.新闻与传播硕士055200

      参见第24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参考范围。

      34.公共管理硕士125200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当年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当年版。

    • 2019年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19-01-21

      一、 我校2019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838名,各专业招生总数为全国统一考试招生人数(简称“统招人数”)、推荐免试招生人数(简称“推免人数”)及单独考试招生人数(简称“单考人数”)之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0名(仅招收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专业学位);士兵计划10名(单列)。目录中本单位招生规模和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2019年下达的具体招生计划指标、推免生招录情况以及各专业上线生源情况进行机动调整。

      二、 单独考试的四门考试科目及编号:思想政治理论111,英语241、俄语242、日语243、德语244、法语245,其余二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各专业统考的科目及编号相同。

      三、 我校拟接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69 名(各专业推免生名额根据报考情况在招生总数中机动调整)。各招生专业接收推免生人数已明示于专业目录的“推免人数”栏内,接收办法等具体事项请在学校网站研究生招生信息栏查阅或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

      “复试”栏中的笔试专业课科目与考生网报的专业、研究方向相对应。请考生详细阅读“专业目录”,根据网报选定的专业、研究方向(网报选定后不能更改),做好应试准备。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 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13马克思主义学院

       

      0101 哲学

       

       

       

      导师组

       

      23

       

       

      6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1辩证唯物主义150分

      ④801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150分

       

      ①历史唯物主义100分

      ②邓小平理论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哲学导论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中国哲学

       

       

      010103外国哲学

       

       

      010105伦理学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99J1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与党内法规

      导师组

      25

       

       

       

       

       

       

       

       

       

       

      6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50分

      ④802专业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00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0分)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00分

      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00分

       

       

       

       

       

       

      ① 笔试专业课:中国近现代史120分,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及党内法规建设30分。

      ② 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 本专业综合知识

       

       

       

       

       

       

      001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0302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国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6

      国际政治学

      导师组

      19

       

      5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3政治学原理150分

      ④803综合考试(西方政治思想史80分、行政学原理70分)

      ①中国政治制度史100分

      ②中国政治思想史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比较政治制度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1204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125200公共管理

      (专业学位)

       

       

       

       

      导师组

       

       

       

       

       

       

       

       

       

       

       

       

       

       

       

      导师组

       

       

      16

       

       

       

       

       

       

       

       

       

       

       

       

       

       

       

      100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7公共管理学150分

      ④804综合考试(行政管理学80分,

      公共政策学70分)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

      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无

      ④无

       

       

       

       

      ①政治学原理100分

      ②公共经济学100分

       

       

       

       

       

       

       

       

       

       

       

       

      ①行政法学100分

      ②公共经济学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管理学原理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①笔试:思想政治理论100分(注:该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02经济学院

      0202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4

      金融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99J2

      法经济学

       

       

      025100金融

      (专业学位)

       

       

       

       

      025400国际商务

      (专业学位)

       

       

       

      导师组

       

       

       

       

       

       

       

       

       

       

       

       

       

      导师组

       

       

       

       

       

      导师组

       

       

       

      14

       

       

       

       

       

       

       

       

       

       

       

       

       

      21

       

       

       

       

       

      30

      6

       

       

       

       

       

       

       

       

       

       

       

       

       

      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5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75分、宏观经济学75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431金融学综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①金融学100分

      ②国际贸易100分

       

       

       

       

       

       

       

       

       

       

      ①经济学原理100分

      ②证券投资学100分

       

       

      ① 经济学原理100分

      ② 国际贸易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经济学原理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①外国语听说测试

      ②本专业综合知识

       

       

       

       

      ①外国语听说测试

      ②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11商学院

      120200工商管理

       

       

      120201会计学

      120202企业管理

      1202Z1财务管理

      1202Z2人力资源管理

      99J3法务管理学

       

       

       

       

      025700审计

      (专业学位)

       

       

       

       

       

       

      025300税务

      (专业学位)

       

       

       

      导师组

       

       

       

       

       

       

       

       

       

       

       

      导师组

       

       

       

       

       

       

       

      导师组

      14

       

       

       

       

       

       

       

       

       

       

       

      80

       

       

       

       

       

       

       

      30

      6

       

       

       

       

       

       

       

       

       

       

       

      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11专业基础(含管理学原理100分、管理经济学50分)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

      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无

      ④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④433税务专业基础

      ①市场营销学100分

      ②财务管理学100分

       

       

       

       

       

       

       

       

      ①审计学原理100分

      ②会计学原理100分

       

       

       

       

      ①中级会计100分

      ②经济法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企业管理专业基础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① 笔试:思想政治理论100分(注:该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② 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 本专业综合知识(含《审计学》科目 笔试 50分)

       

       

      ①外国语听说测试

      ②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03行政法学院

       

      030101法学理论

       

      01现代法理学

      02西方法理学

      03法律社会学

      04立法学

      05法文化研究

      06应用法理学

      07行为法学研究

      08法政治学

      09法经济学

      10党内法规研究

      11地方立法研究

       

       

       

      导师组

       

       

       

       

       

       

       

      46

       

       

       

       

       

       

       

       

       

       

       

       

       

       

       

       

       

       

       

       

       

       

       

      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7专业基础B(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50分、刑法总论50分、行政法学50分)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行政法学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西方法理学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30102法律史

       

      01中国法制史

      02外国法制史

      03中国法律思想史 

      04西方法律思想史

      05民族法文化

      06人大制度史研究

       

       

       

       

      ★ 0301Z4法律逻辑学

       

      01审判逻辑

      02侦查逻辑

      03说服与纠纷解决

      04 法律思维与司法方法

       

       

      导师组

       

       

       

       

       

       

       

       

       

       

       

      导师组

       

      26

       

       

       

       

       

       

       

       

       

       

       

      8

       

       

       

       

       

       

       

       

       

       

       

       

       

      3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7专业基础B(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50分、刑法总论50分、行政法学50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7专业基础B(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50分、刑法总论50分、行政法学50分)

       

      ①民事诉讼法100分

      ②行政法学100分

       

       

       

       

       

       

       

       

       

       

      ① 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 行政法学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中国法制史100分、中国法律思想史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①笔试专业课:形式逻辑原理100分、法律逻辑学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导师组

       

       

       

      48

       

       

       

       

       

       

       

       

      6

       

       

       

      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7专业基础B(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50分、刑法总论50分、行政法学50分)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行政法学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宪法学75分、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75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27监察法学

       

       

       

      同上一方向

       

      10

       

       

       

       

       

       

       

       

       

       

       

       

       

      同上一方向

      同上一方向

       

      ①笔试专业课:监察法学100分、中国监察制度史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 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04法学院

       

      030104刑法学

       

       

       

      01中国刑法学

      02比较刑法学

      03国际刑法

      04犯罪学

      05监狱学 

      06毒品犯罪与治理对策研究

       

       

       

       

       

       

       

       

       

       

       

       

       

       

      导师组

       

      64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6专业基础A(刑法学(刑法总论、刑法分论)70分、刑事诉讼法50分、证据法学30分)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行政法学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 刑法分论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30106诉讼法学

      01刑事诉讼法

       

       

       

       

       

       

       

       

       

       

       

      02民事诉讼法

       

       

       

       

       

       

       

       

       

       

       

      导师组

       

       

       

       

       

       

       

       

       

       

       

      导师组

       

       

      45

       

       

       

       

       

       

       

       

       

       

       

      42

       

       

       

       

      5

       

       

       

       

       

       

       

       

       

       

       

      5

       

       

       

       

       

       

       

       

       

       

       

       

       

       

       

       

      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6专业基础A(刑法学(刑法总论、刑法分论)70分、刑事诉讼法50分、证据法学30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8专业基础C(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总论、侵权责任法)50分、经济法学(经济法基本理论、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50分、民事诉讼法50分)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行政法学100分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行政法学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刑事诉讼法学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①笔试专业课:中国民事诉讼法学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加试科目

      复试

      005民商法学院

       

      030105民商法学

       

       

      01民法学

      02商法

      03婚姻法

      04 继承法

      05妇女法

      06医事法学

      07金融与保险法

       

       

      导师组

       

       

      107

       

       

       

       

       

       

       

       

       

       

       

       

       

       

       

       

       

      13

       

       

       

       

       

       

       

       

       

       

       

       

       

       

       

       

       

       

       

       

      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8专业基础C(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总论、侵权责任法)50分、经济法学(经济法基本理论、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50分、民事诉讼法50分)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行政法学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     

      01、06研究方向:民法分论(含物权法、债权法)150分

      02、07研究方向:商法150分

      03-05研究方向:婚姻家庭法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 0301Z2

      知识产权法学

       

       

      01知识产权法

      02知识产权管理

      03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04知识产权评估

       

       

       

      导师组

       

       

       

      29

       

       

      3

       

       

       

      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8专业基础C(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总论、侵权责任法)50分、经济法学(经济法基本理论、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50分、民事诉讼法50分)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行政法学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知识产权法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02、04研究方向考察企业管理学科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06经济法学院

      030107经济法学 

       

      01经济法基础理论 

      02企业法 

      03金融法 

      04竞争法

      05财税法

      06产品质量与安全法

      07农村经济法制

      08房地产法

      09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10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导师组

       

      86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8专业基础C(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总论、侵权责任法)50分、经济法学(经济法基本理论、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50分、民事诉讼法50分)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行政法学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经济法学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④ 专业综合知识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1环境法学  

      02生态法学 

      03资源法学

      04国际环境法

       

       

      导师组

       

       

      26

       

      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⑤ 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⑥ 808专业基础C(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总论、侵权责任法)50分、经济法学(经济法基本理论、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50分、民事诉讼法50分)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行政法学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07国际法学院

       

      030109国际法学

       

      01国际公法

      02国际组织法

      03国际战争法

       

       

       

       

      04国际私法

      05国际商事仲裁法

      06国际体育仲裁法

       

       

       

       

      07国际经济法

      08 海商法

      09东盟国家法律制度

       

       

       

       

       

       

      导师组

       

       

      50

       

       

       

      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或245法语

      ③704法学基础(法理学100分、宪法学50分)

      ④808专业基础C(民法学(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总论、侵权责任法)50分、经济法学(经济法基本理论、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50分、民事诉讼法50分)

       

      ①中国法制史100分

      ②行政法学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

      01-03研究方向:国际公法150分

      04-06研究方向:国际私法150分

      07-09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1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008外语学院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法律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02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

      03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导师组

       

       

      16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62俄语(二外)或263日语(二外)或265法语(二外)

      ③705基础英语150分

      ④809翻译(汉英互译150分)

       

      ①英文写作100分

      ②英语听力及阅读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英语综合能力测试150分

      ②本专业综合知识

       

       

      055100翻译

       

      055101英语笔译

       

       

       

       

       

       

       

       

       

       

       

       

      导师组

       

       

       

      32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11翻译硕士英语

      ③357英语翻译基础(150分)

      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50分)

       

       

       

      ①英文写作100分

      ②英语听力及阅读100分

       

       

       

       

      ①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面试)

      009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

      050301新闻学

      01新闻理论

      02应用新闻学

      03媒体经营管理

      04法治新闻

      05新媒体

      06广电新闻

      07舆论学

      08网络舆情管理

       

      导师组

       

      11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6新闻业务综合(含采访75分、写作75分)

      ④81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含新闻学75分、传播学75分)

      ①新闻编辑学100分

      ②先秦至宋文学作品选读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新闻史论(含新闻学理论75分、中外新闻史75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050302传播学

       

      01传播与社会发展

      02传播法学

      03影视传播

      04整合营销传播

      05新媒体与出版

      06法治传播与危机公关

      07文化创意产业

       

      导师组

       

      11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6新闻业务综合(含采访75分、写作75分)

      ④81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含新闻学75分、传播学75分)

      ①新闻编辑学100分

      ②先秦至宋文学作品选读100分

       

       

       

       

       

       

       

      ①笔试专业课:传播史论(含传播学理论100分、新闻传播史50分)

      ②外国语听说测试

      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055200新闻与传播

       

      导师组

       

      40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50分)

      ①新闻编辑学100分

      ②先秦至宋文学作品选读100分

       

      ①外国语听说测试

      ②本专业综合知识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统招

      人数

      推免

      人数

      单考

      人数

      考试科目

      加试科目

      复试

      (面试)

      010刑事侦查学院

    •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9-01-21

      2019年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

      全日制学术学位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2-3(其中艺术、法律、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环境工程硕士和教育硕士中的美术、体育领域学制3年,软件工程硕士和教育硕士中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前教育领域学制2.5年,其他专业学位为2),非全日制专业学位2-4(其中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2.5)

      三、招生名额

      2019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869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845名,其中含拟接收的推荐免试生266(2018年实际录取66),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324名,实际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实际接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招生专业目录、学位点介绍、考试大纲请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w.zjnu.edu.cn/

      说明:第三位是“5”的专业代码,所代表的是专业学位,现有0351法律、0352社会工作、0451教育、0452体育、0453汉语国际教育、0454应用心理、0551翻译、0852工程、1251工商管理(MBA)、1252公共管理(MPA)、1351艺术等专业硕士学位点。

      四、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报名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提供所报考专业(除专业学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教育管理)6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合格成绩单(需有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需加试2门本科主干课程。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6.满足招生专业所列特殊要求。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我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简称推免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申请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需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办理网上报考录取等手续,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参加全国统考,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接收推免生的具体内容详见《浙江师范大学关于2019年接收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通知》。

      五、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名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有考生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一)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

      20181010日至10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预报名时间:2018924日至927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

      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其他往届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切忌自我臆断,以免后期无法办理现场确认,甚至无法参加考试。。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3.报名注意事项

      1)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3)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报名期间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二)现场确认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1110日前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具体时间请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

      2.考生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考生应当在20181214日至1224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六、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20181222日至1223(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不超过14:30)

      2.初试地点:考生现场确认的报考点指定的考试地点。

      (二)复试(初试成绩满足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参加)

      复试办法和工作安排请关注我校研招网最新信息)。

      1.复试时间:20193-4月份。

      2.复试地点:浙江师范大学校内,具体关注学校研招网通知。

      3.复试包括综合复试加外国语听力、口语测试。综合复试采取专业知识综合笔试+专业面试方式。专业知识综合笔试(复试科目)具体见招生专业目录。

      4.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需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课程见招生专业目录加试部分。

      5.复试前对考生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七、录取

      1.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考生入学考试的综合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硕士生按就业方式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须在拟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协议书。

      3.新生报到入学后,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和学校规定组织新生进行资格复审。应届本科、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入学时(91日前)如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取消录取资格;推免生未取得学士学位或本科毕业证书,取消录取资格。

      八、学费和奖助政策

      1.学费标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8000/年,其中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10000/年;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全程6万元,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全程4.5万元,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全程4万,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全程3万元。

      2.我校建立多元奖助体系,设立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津贴、专项帮困补助等制度,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

      九、就业

      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原则上报考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求为定向生,不转户口和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十、违规处理

      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等文件要求严肃处理。

      对于不符合报名条件或在报考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经发现,不论何时,我校均有权取消其复试和录取资格;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十一、相关说明和其他注意事项

      (一)同等条件下,第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

      (二)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三)参考书目考生可到相关书店购买。

      (四)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学位。

      (五)本招生简章与国家最新发布的政策如有不符,以国家政策为准。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招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2019-01-2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招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院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79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7年的9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院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所有参加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161010—10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预报名时间:2016924—9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院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报名注意事项:

      1)考生只可填报我院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2)考生根据我院招生专业目录,针对填报的专业、研究方向(无研究方向的对应到专业)所对应的语种任选一种作为应试的外国语语种。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4.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区包含北京等21省(市)。

      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方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5.我院2017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生(我院将在网上向考生公示各专业接收推免生的情况)。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

      6.现役军人报考我院,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有关报考规定,遵守保密规定,按照有关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我院联系。

      (二)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确认缴费情况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报考我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1.报考我院且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点的考生到我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间为20161110-12日,900-1600,具体地点待定,请考生届时关注我院网上通知。

      2.报考我院且选择外地考点的考生,现场确认时间及地点以当地考点公布的为准。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在录取当年9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确认考生是否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3)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四、考生资格审查

      我院审查考生网上报考信息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我院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我院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我院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

      考生在报考时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我院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五、考试 

      (一)20161215—1225日,考生自行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为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我院不给考生寄发《准考证》。

      (二)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

      20161224—20161225日。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初试科目:

      1224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

      1224日下午  外国语

      1225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25日下午   业务课二

      每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五)考试大纲及命题:

      我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俄语、日语、数学三。全国统考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其他科目由我院自行组织命题。

      (六)报考我院的考生须到本人网上报名所选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

      报考我院且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点的考生初试地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七)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八)考生初试成绩由我院各系负责通知。

       

      六、复试

      (一)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待定。复试办法和程序届时在我院网站上公布。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时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二)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对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各系自行确定是否加试。相关考生应在报名前与报考系联系确认。

      (三)少数民族地区仅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中所列的民族自治区域。考生网报时应如实填写民族身份,现场确认后不得更改。

      (四)教育部确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院根据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本单位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我院硕士研究生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我院原则上按120%左右的比例进行差额复试。

      我院复试的具体要求以教育部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通知为准。

      (五)复试时进行的笔试科目名称等信息,请向我院各系咨询。

       

      七、调剂

      调剂复试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均以初试结束后教育部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通知的有关规定为准。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我院有的系接受一志愿考生在本系相近专业或方向之间的调剂,详情请咨询各系。

       

      八、体检

      考生复试时须按教育部要求到我院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见我院复试通知。

       

      九、录取

      我院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拟录取为定向就业的考生须在被录取前与我院、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院不予录取。

      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我院相关部门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新生报到后,我院将会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我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新生复查期间的举报情况、调查情况、处理情况将在全院范围内公开。

       

      十、违规处理

      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3年的处理,同时,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相关单位应将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一、毕业生就业

      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其他硕士生毕业时按国家和学校有关就业政策办理。

       

      十二、学习形式及学制

      我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形式均为全日制,学制为3年。

       

      十三、我院奖、助学体系及学费

      2017年我院将继续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发挥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套作用,多方面调动、激发和保护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完善研究生相关奖、助学体系。

      (一)我院设立研究生院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研究生进行奖励。

      (二)我院设立特困研究生补助和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求职补贴,对我院家庭生活贫困的研究生提供一定的资助。

      (三)我院实行三助岗位津贴制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有余力的研究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我院录取的考生须按规定缴纳学费(学费8000/年)。

      以上详情请登陆我院网站——研究生工作——奖助学金管理栏目。

       

      十四、其他

      (一)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院不承担责任。

      (二)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三)在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如果教育部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院将做相应调整。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硕士招生名额情况
      2019-01-2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硕士招生名额情况

      系代码

      系(教育中心)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已招收推免人数

      可报名统考名额

      101

      外国文学系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

      1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

      1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

      0

      1

      102

      文学系

      050101

      文艺学

      0

      2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

      3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3

      0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

      1

      0501Z1

      中国民间文学

      0

      1

      103

      少数民族文学系

      030304

      民俗学

      0

      1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

      1

      104

      语言学系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0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1

      2

      105

      语言文字应用系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0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0

      1

      0501Z2

      媒体语言学

      0

      1

      201

      历史系

      060200

      中国史

      0

      5

      202

      近代史系

      060200

      中国史

      2

      3

      203

      世界历史系

      060300

      世界史

      2

      2

      204

      考古系

      060100

      考古学

      2

      2

      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

      030204

      中共党史

      0

      1

      060200

      中国史

      0

      2

      206

      中国边疆历史系

      060200

      中国史

      0

      2

      301

      马克思主义研究系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

      1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

      1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

      1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

      1

      302

      哲学系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

      3

      010102

      中国哲学

      0

      1

      010103

      外国哲学

      0

      1

      010105

      伦理学

      0

      1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

      1

      303

      世界宗教研究系

      010102

      中国哲学

      0

      1

      010107

      宗教学

      0

      3

      401

      经济系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

      2

      020102

      经济思想史

      1

      0

      020103

      经济史

      0

      2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

      2

      0201Z3

      发展经济学

      1

      0

      402

      工业经济系

      020202

      区域经济学

      1

      0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

      4

      120201

      会计学

      0

      1

      120202

      企业管理

      1

      1

      403

      农村发展系

      020202

      区域经济学

      1

      0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

      5

      2

      404

      财经系

      020203

      财政学

      2

      0

      020204

      金融学

      2

      0

      020205

      产业经济学

      1

      0

      020206

      国际贸易学

      1

      0

      120203

      旅游管理

      1

      0

      405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

      020209

      数量经济学

      1

      3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1

      3

      406

      投资经济系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

      6

      407

      城乡建设经济系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

      3

      408

      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

      2

      120401

      行政管理

      0

      2

      120404

      社会保障

      0

      2

      409

      金融系

      020204

      金融学

      0

      3

      501

      法学系

      030101

      法学理论

      0

      2

      030104

      刑法学

      0

      3

      030106

      诉讼法学

      0

      3

      030109

      国际法学

      0

      2

      502

      政治学系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

      1

      120401

      行政管理

      0

      1

      503

      社会学系

      030301

      社会学

      0

      4

      504

      民族学系

      030401

      民族学

      0

      2

      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

      0

      1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

      0

      505

      人口与劳动经济系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

      1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

      1

      030302

      人口学

      0

      1

      506

      新闻学与传播学系

      050301

      新闻学

      1

      3

      050302

      传播学

      2

      0

      507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

      0201Z2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2

      0

      0202Z1

      城市经济学

      0

      1

      508

      社会发展系

      030301

      社会学

      0

      1

      601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系

      030206

      国际政治

      0

      4

      602

      日本研究系

      020105

      世界经济

      0

      1

      030206

      国际政治

      0

      1

      030207

      国际关系

      0

      1

      603

      拉丁美洲研究系

      020105

      世界经济

      0

      1

      030206

      国际政治

      0

      1

      030207

      国际关系

      0

      1

      604

      西亚非洲研究系

      030206

      国际政治

      0

      3

      030207

      国际关系

      0

      1

      605

      美国研究系

      020105

      世界经济

      0

      1

      030207

      国际关系

      0

      1

      606

      欧洲研究系

      020105

      世界经济

      0

      1

      030206

      国际政治

      0

      1

      607

      亚洲太平洋研究系

      030207

      国际关系

      0

      3

      608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020105

      世界经济

      0

      4

      020204

      金融学

      0

      2

      030207

      国际关系

      0

      2

      801

      法律硕士

      035101

      法律硕士(非法学)

      9

      91

      035101

      法律硕士(非法学)(非全日制)

      0

      15

      035102

      法律硕士(法学)

      13

      23

      035102

      法律硕士(法学)(非全日制)

      0

      60

      802

      工商管理硕士

      125100

      工商管理

      0

      160

      803

      社会工作硕士

      035200

      社会工作

      3

      42

      804

      公共管理硕士

      125200

      公共管理

      0

      70

      125200

      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0

      75

      805

      金融硕士

      025100

      金融

      9

      41

      806

      税务硕士

      025300

      税务

      10

      35

      807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4

      4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硕士招生名额情况

      系代码

      系(教育中心)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已招收推免人数

      可报名统考名额

      101

      外国文学系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

      1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

      1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

      0

      1

      102

      文学系

      050101

      文艺学

      0

      2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

      3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3

      0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

      1

      0501Z1

      中国民间文学

      0

      1

      103

      少数民族文学系

      030304

      民俗学

      0

      1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

      1

      104

      语言学系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0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1

      2

      105

      语言文字应用系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0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0

      1

      0501Z2

      媒体语言学

      0

      1

      201

      历史系

      060200

      中国史

      0

      5

      202

      近代史系

      060200

      中国史

      2

      3

      203

      世界历史系

      060300

      世界史

      2

      2

      204

      考古系

      060100

      考古学

      2

      2

      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

      030204

      中共党史

      0

      1

      060200

      中国史

      0

      2

      206

      中国边疆历史系

      060200

      中国史

      0

      2

      301

      马克思主义研究系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

      1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

      1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

      1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

      1

      302

      哲学系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

      3

      010102

      中国哲学

      0

      1

      010103

      外国哲学

      0

      1

      010105

      伦理学

      0

      1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

      1

      303

      世界宗教研究系

      010102

      中国哲学

      0

      1

      010107

      宗教学

      0

      3

      401

      经济系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

      2

      020102

      经济思想史

      1

      0

      020103

      经济史

      0

      2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

      2

      0201Z3

      发展经济学

      1

      0

      402

      工业经济系

      020202

      区域经济学

      1

      0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

      4

      120201

      会计学

      0

      1

      120202

      企业管理

      1

      1

      403

      农村发展系

      020202

      区域经济学

      1

      0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

      5

      2

      404

      财经系

      020203

      财政学

      2

      0

      020204

      金融学

      2

      0

      020205

      产业经济学

      1

      0

      020206

      国际贸易学

      1

      0

      120203

      旅游管理

      1

      0

      405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

      020209

      数量经济学

      1

      3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1

      3

      406

      投资经济系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

      6

      407

      城乡建设经济系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

      3

      408

      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

      2

      120401

      行政管理

      0

      2

      120404

      社会保障

      0

      2

      409

      金融系

      020204

      金融学

      0

      3

      501

      法学系

      030101

      法学理论

      0

      2

      030104

      刑法学

      0

      3

      030106

      诉讼法学

      0

      3

      030109

      国际法学

      0

      2

      502

      政治学系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

      1

      120401

      行政管理

      0

      1

      503

      社会学系

      030301

      社会学

      0

      4

      504

      民族学系

      030401

      民族学

      0

      2

      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

      0

      1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

      0

      505

      人口与劳动经济系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

      1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

      1

      030302

      人口学

      0

      1

      506

      新闻学与传播学系

      050301

      新闻学

      1

      3

      050302

      传播学

      2

      0

      507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

      0201Z2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2

      0

      0202Z1

      城市经济学

      0

      1

      508

      社会发展系

      030301

      社会学

      0

      1

      601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系

      030206

      国际政治

      0

      4

      602

      日本研究系

      020105

      世界经济

      0

      1

      030206

      国际政治

      0

      1

      030207

      国际关系

      0

      1

      603

      拉丁美洲研究系

      020105

      世界经济

      0

      1

      030206

      国际政治

      0

      1

      030207

      国际关系

      0

      1

      604

      西亚非洲研究系

      030206

      国际政治

      0

      3

      030207

      国际关系

      0

      1

      605

      美国研究系

      020105

      世界经济

      0

      1

      030207

      国际关系

      0

      1

      606

      欧洲研究系

      020105

      世界经济

      0

      1

      030206

      国际政治

      0

      1

      607

      亚洲太平洋研究系

      030207

      国际关系

      0

      3

      608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020105

      世界经济

      0

      4

      020204

      金融学

      0

      2

      030207

      国际关系

      0

      2

      801

      法律硕士

      035101

      法律硕士(非法学)

      9

      91

      035101

      法律硕士(非法学)(非全日制)

      0

      15

      035102

      法律硕士(法学)

      13

      23

      035102

      法律硕士(法学)(非全日制)

      0

      60

      802

      工商管理硕士

      125100

      工商管理

      0

      160

      803

      社会工作硕士

      035200

      社会工作

      3

      42

      804

      公共管理硕士

      125200

      公共管理

      0

      70

      125200

      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0

      75

      805

      金融硕士

      025100

      金融

      9

      41

      806

      税务硕士

      025300

      税务

      10

      35

      807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4

      41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拟招收推免生专业目录
      2019-01-2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拟招收推免生专业目录

                                                                                                                                                                                          

      系别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名称

      导师姓名

      拟接收推免生人数

      文学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冷川

      拟接收推免生1

      文学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杨早

      拟接收推免生1

      文学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台港澳文学与文化

      李娜

      拟接收推免生1

      文学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文学人类学

      谭佳

      拟接收推免生1

      文学系

      中国民间文学

      民间故事研究

      施爱东

      拟接收推免生1

      少数民族文学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维吾尔族文学

      热依汗·卡德尔

      拟接收推免生1

      语言学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音学

      熊子瑜

      拟接收推免生1

      语言学系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史

      李明

      拟接收推免生1

      语言文字应用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姜自霞

      拟接收推免生1

      历史系

      中国史

      明史研究

      赵现海

      拟接收推免生1

      历史系

      中国史

      汉唐时期北方民族史

      贾衣肯

      拟接收推免生1

      近代史系

      中国史

      中共党史

      黄道炫

      拟接收推免生1

      近代史系

      中国史

      中国近代社会史

      卞修跃

      拟接收推免生1

      近代史系

      中国史

      中华民国史

      罗敏、李学通

      拟接收推免生1

      世界历史系

      世界史

      东欧史

      李锐

      拟接收推免生1

      世界历史系

      世界史

      西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张文涛

      拟接收推免生1

      考古系

      考古学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陈星灿、赵春青、王小庆、李新伟

      拟接收推免生1

      考古系

      考古学

      夏商周考古

      王巍、何努、徐良高、施劲松

      拟接收推免生1

      哲学系

      外国哲学

      知识论

      唐热风

      拟接收推免生1

      哲学系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哲学

      段伟文

      拟接收推免生1

      经济系

      政治经济学

      比较制度与经济发展

      杨新铭

      拟接收推免生1

      经济系

      经济思想史

      公共经济学与公共政策

      张琦

      拟接收推免生1

      经济系

      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王大任

      拟接收推免生1

      经济系

      发展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在发展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贫困与健康政策

      姚宇

      拟接收推免生1

      工业经济系

      区域经济学

      区域与城市经济

      叶振宇

      拟接收推免生1

      工业经济系

      产业经济学

      国家能源转型

      朱彤

      拟接收推免生1

      工业经济系

      会计学

      管理会计

      李春瑜

      拟接收推免生1

      工业经济系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刘湘丽

      拟接收推免生1

      农村发展系

      区域经济学

      土地经济

      郜亮亮

      拟接收推免生1

      农村发展系

      农业经济管理

      农村组织与制度、农村发展理论与政策、农产品市场、资源与环境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城市化、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金融、城乡一体化

      潘劲、李人庆、廖永松、罗万纯、胡冰川、尹晓青、张玉环、操建华、檀学文、翁鸣、孙同全、张海鹏

      拟接收推免生7

      财经系

      财政学

      财税理论与政策

      汪德华

      拟接收推免生1

      财经系

      财政学

      财税理论与政策

      范建鏋

      拟接收推免生1

      财经系

      金融学

      金融与服务经济

      田侃

      拟接收推免生1

      财经系

      金融学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王朝阳

      拟接收推免生1

      财经系

      产业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刘奕

      拟接收推免生1

      财经系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冯远

      拟接收推免生1

      财经系

      旅游管理

      旅游产业与休闲经济

      宋瑞

      拟接收推免生1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

      数量经济学

      经济模型与政策模拟

      万相昱

      拟接收推免生1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

      技术经济及管理

      能源经济学

      刘强

      拟接收推免生1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

      技术经济及管理

      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

      郑世林

      拟接收推免生1

      城乡建设经济系

      区域经济学

      房地产金融

      秦虹、钟庭军

      拟接收推免生1

      城乡建设经济系

      区域经济学

      新型城镇化

      周江、袁利平、刘美芝、刘波

      拟接收推免生1

      社会学系

      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肖林

      拟接收推免生1

      民族学系

      民族学

      南方民族史、世界民族、都市人类学、民族经济、人类学、民族政治学、族际政治与少数人权利保护、民族文化产业

      方素梅、刘泓、包胜利、张继焦、丁赛、周泓、王剑峰、周少青、刘晓春

      拟接收推免生1

      民族学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阿尔泰语言学、孟高棉语族语言研究、藏缅语族文字文献研究、民族语言文学

      曹道巴特尔、陈国庆、木仕华、普忠良

      拟接收推免生1

      新闻学与传播学系

      新闻学

      社交媒体研究

      黄楚新

      拟接收推免生1

      新闻学与传播学系

      传播学

      舆情研究

      刘志明

      拟接收推免生1

      新闻学与传播学系

      传播学

      互联网治理

      朱鸿军

      拟接收推免生1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城市

      王谋

      拟接收推免生1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气候变化与城市风险治理

      郑艳

      拟接收推免生1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世界经济

      国际贸易

      田丰、倪月菊

      拟接收推免生1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金融学

      国际金融

      徐奇渊、刘东民、肖立晟

      拟接收推免生2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

      徐秀军、郎平

      拟接收推免生1

      法律硕士

      法律硕士(非法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导师

      拟接收推免生50

      法律硕士

      法律硕士(法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导师

      拟接收推免生18

      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导师

      拟接收推免生15

      金融硕士

      金融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导师

      拟接收推免生10

      税务硕士

      税务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导师

      拟接收推免生18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文物与博物馆

      文物鉴定与修复

      专业学位导师

      拟接收推免生8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文物与博物馆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

      专业学位导师

      拟接收推免生9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文物与博物馆

      故宫学

      专业学位导师

      拟接收推免生3

       

    •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班)
      2019-01-20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班)

      2016年招生简章

       

       为进一步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党性修养的党政领导干部,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继续招收在职研究生。

      一、招生专业:区域经济学

      二、学制、培养方式和毕业

      (一)学制3年:20169月-20197月。

      (二)培养方式:学习采取集中面授和在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到北京集中一次,每次连续20天左右。

      (三)毕业:学完规定课程、考试合格、毕业综合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颁发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规定的条件可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三、招生对象、报考条件和报名方式

      (一)招生对象: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正科级以上干部或党校、高校、科研院所、政策法规研究部门等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党员领导干部。

      (二)报考条件: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大学本科毕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三)报名方式:考生自愿报名、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与统一考试相结合。

      不招收任何类型的免试生,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入学考试,否则不予录取。

       

      四、报名时间、地点、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报名时间20151225—2016331(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二)报名地点:北京市望京中环南路1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213办公室)。

      (三)报名材料

      1、贴有本人近期免冠正面彩色一寸照片的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报考登记表两份(可网站下载,A4纸,可机打);

      2、组织人事、党委(组)等部门以文件形式下发的职务任免通知原件及复印件或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组织关系所在地(单位)出具的党员证明文件原件及复印件;

      4、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1、报考表一定要本人如实填写,没有的项目填“无”,特别是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如因填写错误或字迹不清导致联系不通、录取通知书寄送不到等,后果自负。“组织人事部门意见”一栏一定要有“符合条件,同意报考”字样,并加盖组织人事部门公章、负责人名章或签名并写明固定电话;该表将作为重要材料进入学生毕业档案。

      2、中央党校在职办将对考生提交的职务任命文件、毕业证书复印件及党员证明进行核查。

      3、上述所有报考材料如发现不实,将上网公布,并向考生所在单位及其上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通报。所有报名材料不予退还。

      4、在职研究生报名实行数码照相采集考生图像信息,报名时要认真填写《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数码照片图像信息采集表》,并由考生本人凭此表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照像,不照像者不得参加考试。考生图像信息除用于入学考试准考证等材料外,还将用于被录取后入学填写的入档材料《在职研究生登记表》、学生证、期末考试座签、毕业证书等。

      5、报名考试费每人120元。

      五、考试时间、地点

      (一)考试时间2016514日(周六)。

      (二)考试地点:考试的具体地点及其它事宜将随准考证另行通知。

      六、录取办法

      根据招生计划、考试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等全面衡量,按照择优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录取。20167月上旬上网公布考试成绩(网址www.ccps.gov.cn)。录取通知书由在职办按报考表填写的通讯地址寄发给每一位被录取者。如因通讯地址填写错误或字迹不清而收不到录取通知书、耽误入学报到超过规定时间的,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七、委培费

      每人每学年9000元,3年共计27000元。

      八、下载资料

      招生资料、在职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入学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可登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站的“招生信息”中下载。

          

       

       

         

       

       

       

       

       

       

       

       

      二○一六年报考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登记表

      报名序号:准考证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近期免冠正面

      一寸彩色照片)

      籍贯

       

      文化

      程度

       

      何时何校毕业

       

      政 治

      面 貌

       

      入党时间

       

      参加工

      作时间

       

      职务

       

      职级

       

      职称

       

      报考

      专业

       

      工作单位

       

      有效证件号码

       

      单位通讯

      地址

       

      邮政

      编码

       

      区号

       

      办公

      电话

       

      住宅

      电话

       

      手机

       

      高等教育及

      主要工作简历

       

      组织人事

      部门意见

      符合条件,同意报考。

       

      签字(盖章)座机:年月日

      报名点

      审核意见

       

      签字:

      (盖章)年月日

      中央党校

      审核意见

       

      签字:

      (盖章)年月日

      入学考试

      成绩

      公共

      科目

      专业科目

      成绩

      中央党校

      录取意见

       

       

       

      (盖章)年月日

       

       

       

      填表日期:年月日请打印到A4.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制

      注意:本表必须考生本人如实填写,并注明组织人事部门座机号码。

    <1... 33343536373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