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069-9987 ·收藏页面 ·返回主站
欢迎访问卓而越教育|卓越考研南京分校官方网站!

资讯动态

News and information

  • 2019-01-22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落下帷幕,后续还有查询成绩、准备复试、申请调剂等。而新一届研考生也要开始研考复试的准备。记者结合往年研考情况,梳理了2019年相关的研考日程安排。考生可综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顺利完成研考各环节工作。1月—2月 准备复试 查询成绩研考初试成绩一般在2月中下旬陆续公布。从现...
  • 2019-01-22
    研考初试结束后,考生进入休整期,但还有5件事要做好:调整心态、完成期末考试、开始复试准备、了解网上调剂,精力有余的还可准备简历申请实习。调整心态研考初试已过去半个多月。考生参加了研考初试,只是完成了考研第一大步,后续的环节仍不能掉以轻心。考生要把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期末考试、复试上。有的考生感觉初试发挥...
  • 2018-05-06
    考研报名人数的多少体现了专业的热门程度和受认可程度,而这些信息对于在读的大学生和准备考研的同学有很大的参考意义的。以下为考研报名人数最多的5类专业,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一、17考研和18考研报考专业数据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调查显示,在2017研究生考试中,报考人数最多是十大专业为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
    • 天津医科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19-01-05

      天津医科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 试 科 目

      复试科目

      拟招生总数

      拟接收推免生

      备注信息

      010103外国哲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哲学综合④809西方哲学史

      复试笔试科目:无

      2

       

       

      010105伦理学 (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哲学综合④804伦理学基础理论

      复试笔试科目:无

      2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哲学综合④805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复试笔试科目:无

      2

       

       

      071000生物学(学术学位)

       

      复试笔试科目:无

      25

      7

       

      01生理学方向(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医学综合④802生物化学一

       

       

       

       

      02细胞生物学方向(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医学综合或613生物综合一④801生理学或807细胞学

       

       

       

       

      0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学术学位)

       

       

       

       

      04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方向(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3生物综合一或301数学一④807细胞学或803计算机基础

       

       

       

       

      077700生物医学工程(理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10生物学基础

      院系所代码001 
      复试笔试科目:无

      2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工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3计算机基础

      院系所代码002 
      复试笔试科目:无

      12

      4

       

      1001Z1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或617生物综合二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4

      1

       

      1001Z2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或617生物综合二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15

      4

       

      1001Z3医学生理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或617生物综合二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9

      3

       

      1001Z4医学遗传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或617生物综合二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6

      2

       

      10010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或617生物综合二④无

       

      6

      2

       

      01人体解剖学

       

      复试笔试科目:生理学

       

       

       

      02组织胚胎学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100102免疫学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或617生物综合二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17

      5

       

      100103病原生物学 (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或617生物综合二④无

       

      9

      3

       

      01微生物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2人体寄生虫学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或617生物综合二④无

       

      15

      6

       

      01病理学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2病理生理学

       

      复试笔试科目:生理学

       

       

       

      100201内科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56

      17

      本专业拟接收单独考试考生1名,初试科目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240单独考试英语,后两门科目与统招相同

      01心血管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2血液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3呼吸系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4消化系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5内分泌与代谢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6肾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8传染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100202儿科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6

      2

      本专业拟接收单独考试考生2名,初试科目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240单独考试英语,后两门科目与统招相同

      100203老年医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4

      1

       

      100204神经病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神经解剖学

      14

      4

      本专业拟接收单独考试考生1名,初试科目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240单独考试英语,后两门科目与统招相同

      10020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神经解剖学

      4

      1

       

      100206皮肤病与性病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病理学

      5

      1

       

      10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术学位)

       

       

      13

      4

       

      01影像医学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2核医学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100210外科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61

      19

      本专业拟接收单独考试考生2名,初试科目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240单独考试英语,后两门科目与统招相同

      01普外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2骨外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3泌尿外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4胸心外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5神外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6烧伤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100211妇产科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病理学

      12

      4

       

      100212眼科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病理学

      16

      5

      本专业拟接收单独考试考生1名,初试科目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240单独考试英语,后两门科目与统招相同

      100213耳鼻咽喉科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理学

      3

       

       

      100214肿瘤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42

      7

       

      01肿瘤学

       

      复试笔试科目:病理学

       

       

       

      02放射治疗学

       

      复试笔试科目:病理学

       

       

       

      100217麻醉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理学

      5

      1

       

      100218急诊医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4

       

       

      100300口腔医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2口腔综合④无

       

      15

      4

       

      01牙体牙髓病学方向

       

      复试笔试科目:口腔解剖生理学

       

       

       

      02牙周病学方向

       

      复试笔试科目:口腔解剖生理学

       

       

       

      03口腔颌面外科方向

       

      复试笔试科目:口腔解剖生理学

       

       

       

      04口腔修复方向

       

      复试笔试科目:口腔解剖生理学

       

       

       

      05口腔正畸方向

       

      复试笔试科目:口腔解剖生理学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3卫生综合或614数学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卫生统计学

      14

      2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3卫生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卫生统计学

      5

      1

       

      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3卫生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卫生统计学

      12

      2

       

      100404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3卫生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卫生统计学

      2

      1

       

      100405卫生毒理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3卫生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卫生统计学

      2

      1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或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中医学基础

      2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学位)

       

       

      14

      2

       

      01内科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或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中医学基础

       

       

       

      02外科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或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100700药学

       

       

      48

      6

      本专业拟接收单独考试考生1名,初试科目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240单独考试英语,后两门科目与统招相同

      01药物化学方向

      初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49药学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药物化学

       

       

       

      02药剂学方向

      初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49药学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药物化学

       

       

       

      03药物分析学方向

      初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49药学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药物化学

       

       

       

      04药理学方向

      初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49药学综合或699联考西医综合或617生物综合二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理学

       

       

      选择349科目为药理学方向(药学),选择617或699科目为药理学方向(医学)

      05临床药学方向

      初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49药学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药物化学

       

       

       

      06生药学方向

      初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49药学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药物化学

       

       

       

      101000医学技术(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35

      12

      本专业拟接收单独考试考生1名,初试科目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240单独考试英语,后两门科目与统招相同

      01医学影像技术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2医学检验技术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3眼视光学

       

      复试笔试科目:眼视光基础

       

       

       

      04康复治疗技术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5临床营养

       

      复试笔试科目:临床营养学

       

       

       

      101100护理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8护理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理学

      8

      3

      本专业拟接收单独考试考生1名,初试科目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240单独考试英语,后两门科目与统招相同

      107200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99联考西医综合④无

      院系所代码003 
      复试笔试科目: 病理学

      4

      1

       

      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术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6卫生基础综合④806管理学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无

      5

      2

       

      045400 应用心理(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理论

      5

       

       

      025200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432统计学

      复试笔试科目:无

      2

       

       

      105100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173

      173

      本代码仅接收本校2014级七年制报名,不接受其他考生报考

      105101内科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68

      15

       

      01心血管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2血液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3呼吸系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4消化系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5内分泌与代谢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6肾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7风湿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08传染病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105102儿科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34

      4

       

      105103老年医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7

       

       

      105104神经病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神经解剖学

      12

      3

       

      10510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神经解剖学

      7

       

       

      105106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病理学

      5

       

       

      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18

      4

       

      01影像医学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2核医学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105108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6

      2

       

      105109外科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76

      14

       

      01普外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2骨外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3泌尿外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4胸心外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5神外

       

      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105110妇产科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病理学

      14

      3

       

      105111眼科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病理学

      18

      4

       

      105112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理学

      3

       

       

      105113肿瘤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30

      6

       

      01肿瘤学

       

      复试笔试科目:病理学

       

       

       

      02放射治疗学

       

      复试笔试科目:病理学

       

       

       

      105116麻醉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理学

      8

      2

       

      105117急诊医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3

       

       

      105127全科医学(不授博士学位,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2

       

       

      105128临床病理学(不授博士学位,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

      1

       

       

      105200口腔医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2口腔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口腔解剖生理学 

      41

      32

      推免人数中含本校2014级七年制转段29人

      105300公共卫生(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3卫生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卫生统计学

      10

       

       

      105400护理(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8护理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生理学

      6

      3

       

      105500药学(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49药学综合④无

      复试笔试科目:药物化学

      8

       

       

       

    • 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2019-01-05

      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类型
          按照教育部要求,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攻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科门类涉及理学、工学、哲学、法学、医学、管理学等),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医学科学”或“理学、工学、哲学、法学、管理学”学位;另一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及应用统计等专业学位。
          三、选拔方式
          我校选拔方式包含:推荐免试、全国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三种方式。
          推荐免试:按教育部文件精神,在应届本科毕业生(包括本校及外校)中选拔优秀学生攻读研究生学位。
          推荐免试生是指在原学校获推荐免试资格并且经我校复试合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包括我校和其他重点大学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生均须参加网上报名并缴费,并且报考专业在报名时一经确定,后期不得更改。欢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详情请及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关于《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的通知。
          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统一命题,其他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招生章程中公布的招生人数为我校各专业拟招生人数,包含拟接收推免生人数(具体人数以实际招生情况为准),实际录取人数将可能根据规划部门实际下达计划数、推免录取情况等,并报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同意后进行调整。
          单独考试:指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命题的考试,拟接收人数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
          四、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贡献力量,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报考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只限参加全国高考录取为普通全日制五年本科(专升本等不允许报考)的毕业生报考;报考专业应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学位各专业不接收跨专业报考。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考生同时应符合国家西医执业医师资格报考条件,已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或正在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生,不允许报考临床医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否则后果自负。
          (4)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可以报考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不能报考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还须具备以下6项条件:
          ①修完本专业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并提交进修学校提供的本科学习证明及成绩单(教务部门提供);
          ②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及目前从事的专业相同或相近;
          ③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
          ④近三年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⑤如取得复试资格,复试时需加试两门业务课,加试科目在复试前通知;
          ⑥报考点必须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否则将不准考。
          6. 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四条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
          (3)所有申请单独考试考生需在网上报名前向研招办提交审核材料,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名,报考点选择我校,否则报名无效。
          (4)单独考试考生只允许报考学术学位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外科学、眼科学、医学技术、药学、护理学,各专业(或方向)拟接收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人。
          7. 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我校除学术学位各专业外所有专业学位各专业均接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报考,但不允许跨专业报考,具体政策按照国家当年招生文件要求执行,各专业(或方向)拟接收人数不超过2人。
          8. 我校拟接收3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报考,考生需符合我校各专业报考条件,仅限报学术学位各专业。
          五、报名手续
          1.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在现场确认阶段进行,具体确认时间、地点等事宜请及时关注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相关通知;
          2.考生报名前应仔细阅读我校本年度硕士招生章程,并认真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我校各专业报考条件,考生应按照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信息,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考生在报名时不需要填报导师,我校随后会公布各专业招生导师名单及其招生计划,报考导师将在复试环节进行;
          4.报考费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缴纳;
          5. 各专业只招收英语考生;
          6. 我校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外各专业在报名时均不区分院系所(院系所代码为“000”),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分为理学、工学、医学三个门类招生,理学门类的院系所代码为“001”,工学门类的院系所代码为“002”,医学门类的院系所代码为“003”;不区分研究方向的学科专业,其研究方向代码为“00”。
          7. 网上报名时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往届生应选择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提供虚假证明信息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录取资格。经过确认后,报名才生效。(具体确认时间、地点、程序关注网上通知)
          8.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报考点必须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并到天津医科大学进行确认,确认时需要提供报考条件中所需的原件及复印件,确认通过后在天津医科大学考试,否则将不准考
          六、报名及确认流程
          (一)报名时间
          1. 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
          2. 网上预报名时间:
          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3. 按照天津市统一安排,报考点选择天津医科大学的考生(不含推免生)将进行网上支付,具体支付要求请参照网报相关说明,因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能考试等,报名费不退。
          (二)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及我校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报名时只允许填报我校的一个专业或方向。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我校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报名期间系统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部门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结果交报考点核验。
          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已在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edu.cn/及研招网公开)及“研招网”报考须知。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三)现场确认时间地点及所需材料
          1.网上报名时报考点选择天津医科大学的考生,本人请于规定时间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及相关报名材料到天津医科大学现场核对并确认网上报名信息(具体确认时间地点另行通知),逾期不再补办,经过确认后,报名生效。选择其他报考点的考生到自己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确认。
          2.现场确认所需材料
          ①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二代居民身份证
          ②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仅限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需提供)
          ③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
          ④注册完整的学生证、学籍证明、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
          ⑤报考定向培养考生需提供单位介绍信
          ⑥报名时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部门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结果交报考点核验
          ⑦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现场确认时携带自考的准考证、网络教育考生携带学生证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4.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5.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四)资格审核
          现场确认工作结束后,我校将对全国报考我校确认后数据进行资格审核,凡是不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将不准考,报考费不予退还,望广大考生在确认前一定仔细阅读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我校各专业报考条件。
          (五)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2018年12月14日至12月24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七、入学考试
          1.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
          2.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3.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份。实行差额复试,复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专业知识和实验或临床技能的考核等,形式为笔试、面试和技能操作等,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4. 以同等学力身份参加复试的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在复试办法中公布,加试方式为笔试。
          八、我校自命题综合考试科目及内容
          我校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共有12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数学一、数学三为全国统考,哲学综合、口腔综合、卫生综合、药学综合、卫生基础综合、医学综合、生物综合一、生物综合二、护理综合、数学综合、心理学专业综合及联考西医综合为学校自主命题。
          1.哲学综合(611)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伦理学史,满分150分;
          2.口腔综合(352)包括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学、口腔病理解剖,满分300分;
          3.卫生综合(353)包括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满分300分;
          4.药学综合(349)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满分300分;
          5.卫生基础综合(616)包括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满分150分;
          6.医学综合(612)包括内容与联考西医综合内容相同,满分150分;
          7.生物综合一(613)包括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满分150分;
          8.生物综合二(617)包括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满分300分;
          9.护理综合(308)包括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满分300分;
          10.数学综合(614)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满分300分;
          11.心理学专业综合(347) 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及现代管理心理学,满分300分;
          12.联考西医综合(699)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外科学总论,满分300分。
          九、复试及录取相关要求参见教育部关于印发《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8]5号)文件,各学科专业预计招生人数仅供考生参考,实际名额分配视当年考生具体报考情况酌定
          十、对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十一、录取类型说明
          硕士研究生招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国家对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均安排定额拨款,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收费标准:学术学位8000元/年,专业学位10000元/年(其中应用心理13000元/年)。国家和学校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绿色通道等制度,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具体实施办法请查看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学生管理栏目相关通知。
          十二、具有复试资格的考生,复试时在学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
          十三、违纪处罚
          如发现考生有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行为,我校将通知其所在单位,并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十四、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结束后,将在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网页公布接收推荐免试生情况,请予关注。
          十五、信息公开
          我校将按照教育部及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要求,及时将招生相关信息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网址http://yz.chsi.com.cn/zsgs)或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及研招办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开。

       

    • 天津外国语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9-01-05

      天津外国语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预计共480人左右。

      我校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预计共5人,专门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生。

      目前的招生人数全部为预计数,仅供参考具体名额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并做适当调整。

      我校研究生收费标准将按物价局批准为准,请考生及时关注网站通知。

      三、接收推免生

      推荐免试生是指在本科学校获得推荐免试资格并且经我校面试合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我校已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及专业范围内接收推免生,接收名额依据当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确定,接收名额不超过当年各专业招生计划的50%,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

      1.所有获得推免生资格的考生均须在教育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缴费,并在系统中接收我校复试及拟录取通知。推免生资格审核确认、报考、录取以及备案等相关工作均须通过“全国推免服务系统”进行。

      2.报考我校的推免生须符合报考专业方向的接收条件,并按时参加我校接收学院组织的专业复试。复试成绩、录取结果经我校公示后上报教育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备案。

      3.国家重点院校、省部级及以上各类专业比赛获奖以及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奖励、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推免生和本校优秀毕业生报考我校优先考虑,并在入学后奖学金评定和国际交流项目方面予以倾斜。

      四、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必须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2篇以上,同等学力报考人员初试合格后,需在复试时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应为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考生网上报名时应按要求如实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现场确认时应提供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一律不得准予考试或录取。有弄虚作假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报考2019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咨询时间:2018年9月19日—23日

      2.网上报名日期:2018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8年9月24日—27日(每天9:00-22:00)。

      3.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11月底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4.考生报名时只填报我校一个专业。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6.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

      7.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二)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2)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携带自考的准考证,网络教育考生携带学生证,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提供学术期刊发表的2篇论文等材料。

      5)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6)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7)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3.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根据教育部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4.下载打印《准考证》

      2018年12月14日-12月24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5.考生报名时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六、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2018年12月22日-23日

      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2.初试成绩公布时间:2019年2月—3月(具体时间随时关注网站通知)。

      (二)复试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实行差额复试,复试内容请见复试通知。调剂生须加笔试,同等学力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为笔试。

      我校在复试时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我校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报考“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考试录取须按教育部办公厅相关文件执行。

      七、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

      八、调剂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我校接收所有调剂考生(既包括接收外单位调剂考生,也包括接收本单位内部调剂考生)必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未通过该系统调剂录取的考生一律无效。我校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及时公布生源缺额信息及调剂要求。

       九、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我校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内容应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对考生在报考时填写的考试作弊受处罚情况认真核查,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

      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应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审查其政治思想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十、录取

      我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含各专项计划)及相关要求开展招生录取工作。录取人数不得超过本单位招生计划,各专项计划录取人数不得超过教育部下达的名额。

      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9月1日前)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十一、信息公开公示

      我校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备案公开的所有招生信息,均须符合招生政策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事先在本单位网站进行公开公示。

      十二、违规处理

      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

       

    • 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2019-01-02

      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天津理工大学是天津市重点理工科大学,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我校各硕士招生专业继续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预计招生全日制人数为1050人左右,非全日制150人左右(实际计划以教育部下达为准)。

      一、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须满足以下条件:

      1.英语水平通过CET-4级(拥有CET-4合格证书或CET-4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25分);

      2.在国家科技统计源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一篇;

      3.不能跨专业报考;

      4.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所报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六)报考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125600)的考生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6年9月1日以前毕业);

      2.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报考人员应具有2年或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七)我校可接收推免生,接收办法及专业见《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免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所有申请我校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二、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报考“设计学(130500)、艺术硕士(135100)”专业的外省市考生应选择天津理工大学报考点(报考点代码:1240)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报考其他专业往届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

      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二)预报名时间

      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三) 报名流程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四)考生按规定在研招网网上支付报名费。

      (五)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填写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录取进校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

      2.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

      3.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4.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现场确认

      (一)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地点确定后对外公布。

      (二)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三)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现场确认时自考生携带自考的准考证;网络教育考生携带学生证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四)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五)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六)我校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七)考生现场确认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四、初试

      (一)考生应当在2018年12月14日至12月24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三) 初试日期和时间: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注意: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五、复试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一)我校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二)我校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三)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以及复试办法和程序以研究生院公布信息为准。

      (四)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对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是否加试根据相关学院要求执行。

      (五)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125600)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各相关学院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六)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七)教育部按照一区、二区制定并公布参加全国统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校属于一区。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本校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我校硕士研究生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我校自主确定并公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接受其他招生单位该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

      六、体检

      新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格检查,体检不合格者,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七、录取

      (一)依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我校的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将考生考试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二)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

      (三)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审查其政治思想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四)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五)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学校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9月1日前)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八、公示及公开

      拟录取名单要在研究生院网站和研招信息公开平台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名单不得修改;拟录取名单应包括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等信息。名单如有变动,须对变动部分做出说明,并对变动内容另行公示10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将拟录取名单报市高招办进行政策审核,并按要求向教育部备案。最终录取名单及新生学籍注册均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备案信息为准。未经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示及“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备案的考生不得录取。

      九、违规处理

      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

      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其他

      请随时关注我们网站的招生信息,一切信息均以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咨询请拨打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各学院招生电话。

       

    • 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2019-01-02

      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001外国语学院     022- 60214307   袁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6

      01英美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0二外德语或241二外日语③611基础英语④801文学与翻译

      复试科目:英美概况。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翻译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6

      01日本语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2二外英语③612基础日语④802专业日语

      复试科目:综合日语。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日本文学

       

      03日本社会文化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

      01语言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0二外德语或241二外日语③611基础英语④803语言学与翻译

      复试科目:英美概况。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应用翻译

      055101英语笔译

      25

      01工程翻译笔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复试科目:英汉互译、面试。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55102英语口译

      20

      01工程翻译口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复试科目:交替传译、面试。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02理学院            022- 60215553  满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070104应用数学

      6

      01最优化理论及其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3高等代数④804数学分析

      复试科目:1、运筹学2、实变函数(任选一门)。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泛函分析及应用

      070200物理学

      6

      01光谱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4普通物理④805量子力学

      复试科目:高等数学。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发光学

       

      03原子强外场效应

       

      04原子光谱与动力学

       

      05半导体器件与物理

       

      06稀土发光与显示

      003机械工程学院 022-60214133  徐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

      01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6微机原理及应用或807机械原理

      复试科目:1、机械设计基础2、控制工程基础(任选一门)。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测试技术及信号处理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CAD/CAM集成及相关技术

       

      03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

       

      04机械动力学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10

      01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6微机原理及应用或807机械原理

      复试科目:1、机械设计基础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任选一门)。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测试技术及信号处理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机器人技术

       

      03机械系统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

       

      04现代传感器与测控技术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8

      01计算机集成设计与制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6微机原理及应用或807机械原理

      复试科目:1、机械设计基础2、工程力学(任选一门)。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测试技术及信号处理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

       

      03智能机械系统设计

       

      04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085201机械工程

      40

      01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6微机原理及应用或807机械原理

      复试科目:1、机械设计基础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任选一门)。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测试技术及信号处理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计算机集成设计与制造

       

      03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04机器人技术

       

      05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

      004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22-60214214  郝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080300光学工程

      5

      01薄膜光学与红外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8应用光学或811信号与系统

      复试科目:波动光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普通物理学2、信号与系统。

       

      02光纤与光通信技术

       

      03光电信息技术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20

      0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9电子电路基础或810半导体物理或811信号与系统

      复试科目:电路分析。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普通物理学2、信号与系统。

       

      02物理电子学

       

      03电路与系统

      085202光学工程

      25

      01红外热像与测温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8应用光学或811信号与系统

      复试科目:1、波动光学2、电路分析(任选其一)。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普通物理学2、信号与系统。

       

      02光学全息及信息处理

       

      03图象信息处理

      00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22-60214447  邢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070205凝聚态物理

      18

      01无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4普通物理④805量子力学或812物理化学或813材料科学基础

      复试科目:材料综合。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

       

      03低维材料与器件物理

       

      04生物信息材料与物理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23

      01材料物理与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2物理化学或813材料科学基础或814材料成形原理

      复试科目:材料综合。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材料学

       

      03材料加工工程

      085204材料工程

      45

      01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的模拟与组织控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2物理化学或813材料科学基础或814材料成形原理

      复试科目:材料综合。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材料成型工艺、过程控制及设备

       

      03新型焊接材料与焊接技术

       

      04高性能金属材料加工及应用

       

      05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06生物医用材料工程

       

      07绿色植物纤维材料与应用

       

      08纳米超疏水材料与绿色节能和自清洁技术

       

      09半导体材料与LED技术

       

      10稀土光电材料与技术

      006自动化学院   022-60214081      倪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080800电气工程

      10

      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5自动控制理论或816电路

      复试科目:1、电力系统分析2、微机原理与电子技术(任选一门)。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电机与电力拖动2、现代控制理论。

       

      02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03电机与电器

       

      0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30

      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5自动控制理论或816电路

      复试科目:微机原理与电子技术。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电机与电力拖动2、现代控制理论。

       

      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4新能源控制理论与技术

      085207电气工程

      20

      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5自动控制理论或816电路

      复试科目:1、电力系统分析2、微机原理与电子技术(任选一门)。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电机与电力拖动2、现代控制理论。

       

      02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03电机与电器

       

      0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5210控制工程

      35

      01计算机控制与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5自动控制理论或816电路

      复试科目:微机原理与电子技术。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电机与电力拖动2、现代控制理论。

       

      02传感技术与自动检测系统

       

      03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04新能源控制理论与技术

       

      05智能机器人控制与应用

      007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022-60216906    苏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28

      01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1信号与系统

      复试科目:通信原理与数字信号处理。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电子电路基础2、普通物理学。

       

      02光纤通信理论与技术

       

      03光纤传感理论与技术

       

      04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6

      01移动计算与分布式处理系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7数据结构与C++程序设计

      复试科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数据库2、操作系统。

       

      02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03计算机图形与信息可视化技术

       

      04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05服务计算与企业信息化技术

       

      06智能机器人与嵌入式技术

      083500软件工程

      4

      01数字媒体计算与软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7数据结构与C++程序设计

      复试科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数据库2、操作系统。

       

      02网络信息安全

       

      03服务系统建模与服务计算

       

      04数据库与知识工程

      085211计算机技术

      31

      01网络信息系统与安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7数据结构与C++程序设计

      复试科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数据库2、操作系统。

       

      02复杂系统建模及其计算机仿真

       

      03智能信息处理与可视化计算

      008化学化工学院 022-60214258      孙老师

      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

      20

      01分离与反应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8有机化学

      复试科目:物理化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分析化学2、无机化学。

       

      02功能高分子及催化剂

       

      03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工程化

       

      04光催化与纳米材料

       

      05环境催化反应

       

      06有机太阳能电池

      085216化学工程

      20

      01精细化工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8有机化学

      复试科目:物理化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分析化学2、无机化学。

       

      02功能型新材料

       

      03过渡金属催化药物合成反应研究

      085235制药工程

      15

      01化学合成药物的研究与制备工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8有机化学

      复试科目:物理化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分析化学2、无机化学。

       

      02合理药物设计与构效关系研究

       

      03中药/天然药物研发

      100701药物化学

      14

      01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构修饰及全合成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药学综合④--无

      复试科目:药理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分析化学2、无机化学。

       

      02新药的开发和药物合成工艺

       

      03合理药物设计与构效关系

      009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022- 60214184     韩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20

      01环境生态修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9环境科学综合或820环境工程综合

      复试科目: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四选一)。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环境化学2、生态学。

       

      02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03环境安全监测与评价

       

      04环境生物技术

      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

      6

      01安全监测、监控与管理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1系统安全工程

      复试科目:安全人机工程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安全学原理2、安全管理学。

       

      02职业卫生工程原理及除尘、除毒技术

       

      03消防与工业安全技术及工程

       

      0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5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技术

      085224安全工程

      25

      01安全监测、监控与管理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1系统安全工程

      复试科目:安全人机工程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安全学原理2、安全管理学。

       

      02职业卫生工程原理及除尘、除毒技术

       

      03消防与工业安全技术及工程

       

      0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5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技术

      010管理学院   022-60214760       刘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020205产业经济学

      3

      01产业组织与发展战略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22管理学

      复试科目:经济学。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03产业投资与可持续发展

       

      04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

      085236工业工程

      20

      01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2管理学

      复试科目:经济学。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现代经营工程

       

      03人因工程

       

      04工业系统分析方法与技术

      085239项目管理

      5

      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822管理学

      报考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复试科目:经济学。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公共项目管理

       

      03投资决策与工程造价管理

      085240物流工程

      25

      01物流产业规划与设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822管理学

      复试科目:经济学。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企业物流的管理与运作

       

      03物流系统的运输管理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15

      01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23运筹学或824生产与运作管理

      复试科目:1、管理学2、经济学(任选一门)。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生态工业系统与企业环境管理

       

      03项目投资控制与治理

       

      04系统优化与决策分析

       

      05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06集成化管理与信息系统

      1201Z1工程管理

      3

      01工程风险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22管理学

      复试科目:经济学。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工程项目管理

       

      03工程项目系统优化与决策

      120201会计学

      3

      01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22管理学

      复试科目:会计专业综合(含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03审计理论与方法

      120202企业管理

      12

      01企业创新战略与营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22管理学

      复试科目:经济学。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现代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6

      01投资决策与工程造价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22管理学

      复试科目:经济学。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03风险分析与工程保险

       

      04企业创新与运作重构

      1256工程管理

      3

      01建设工程投融资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③-无④--无

      报考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复试科目:经济学。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

       

      03工程风险管理

       

      04工程施工管理

      011法政学院  022-60214388     刘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030301社会学

      10

      01社会发展评估与预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5社会学理论④825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统计学

      复试科目:社会学综合理论。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03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5

      01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6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④826邓小平理论概论

      复试科目:专业综合基础理论。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

       

      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5

      0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6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④826邓小平理论概论

      复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社会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

       

      03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035200社会工作

      3

      01社会工作临床实务模式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1社会工作原理④437社会工作实务

      复试科目:社会工作综合知识及应用。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社会工作政策实施与评估研究

       

      03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研究

      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

      8

      01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复试科目:管理学、经济学综合。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

       

      03教育财政与教育投融资管理

      012艺术学院  022-60214125      张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1305L1设计艺术学

      10

      01工业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理论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7设计史及其理论④827专业设计与理论分析

      复试科目:设计技法与理论。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现代平面设计与理论研究

       

      03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04装饰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013国际工商学院 022-60216960    朱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1202Z1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

      4

      01全球化营销管理与创新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22管理学

      复试科目:经济学。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全球供应链管理

       

      03企业跨文化管理与创新

      014海运学院     022-60214058   王老师

      专业

      拟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085223船舶与海洋工程

      3

      01船舶防污染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8船舶安全管理

      复试科目:高等语言程序设计。本专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2船舶自动控制

       

      03船舶能效管理

       

    • 天津理工大学 201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2019-01-02

      天津理工大学 201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1、英美文学

      2、翻译

      英美文学研究方向研究当代西方文学理论,阅读英美文学经典名著,掌握英美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英语文学传统的基本知识;把握英语文学精髓,开拓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重视文本分析和美学探讨,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撰写英美文学研究论文。本研究方向亦培养高水平的文学翻译人才。

      翻译研究方向从多学科角度入手,探讨和研究翻译理论及实践方面的诸多问题。从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不同的逻辑思维模式、地域差异等来认识翻译的任务;从语言表层结构、深层内涵来认识翻译的本质。以应用翻译和翻译理论为主要研究方向,培养能独立从事应用翻译的高级人才以及翻译理论与研究与教学的高层次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西方社会与文化、英美小说、跨文化交际、文学作品鉴赏、西方文论与文学批评、中国译学通论、翻译史、西方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对外传播翻译、语言学、语篇学、第二外国语(德语、日语)等。

      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有:企事业、政府机关及其他有关单位的翻译、外事、外宣及其他涉外工作,中西文化交流工作,英语教学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文学硕士学位。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1、日本语学

      2、日本文学

      3、日本社会文化

      日本语学研究方向将重点突出词汇学、语用学和中日词汇比较三方面的研究,着重强调词法、语义学与构词学方面的研究,从文化的角度探究词汇的深层含义。研究句义与语境的对应关系。分析对话与叙述的结合形式。解释中日两国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重点研究近代以来日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日本文学研究方向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实行影响研究同平行研究并举的方针,并体现以下特色:重视发掘能体现和反映中日两国文学间影响关系的各种新资料,广视角、多角度地阐述其学术价值。强调从两国文学之间的相同性和相似性中探究二者间的本质性内在联系,挖掘和提炼深层次的新课题。

      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方向主要进行如下研究,以近现代日本历史人物研究为主,运用第一手资料解释有关人物的思想意识,把握其精神实质。利用和借鉴历史学以外的学科,如日本思想史或文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解释历史人物,分析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规律。

      开设的主要课程:日本语学、日本文学、日本近现代史、日本经济研究、日本企业文化、公共必修课、日语语言学以及第二外国语(英语、德语)等。

      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有: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翻译,政府机关高层次的外事人员、驻外人员、企业及新闻出版单位的涉外工作,中日文化交流工作,也可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文学硕士学位。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1、语言学

      2、应用翻译

      语言学主要包括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和与语用学。研究当代语言学流派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包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识解,语法的思想与建构,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语境的关系,语言与交际的关系,语言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语言系统与结构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另一方面,运用该理论以及分析方法分析各种类型的语篇,包括文学语篇、科技语篇、法律语篇、新闻语篇、电子语篇、口语语篇、英语教学语篇等。此外,还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语篇进行分析,或进行英汉语篇的比较分析。该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运用。语用学是语言学下属的一个分科。在学科划界方面,它分别与语义学、语篇学、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接口";在现代语言学中,它们都有各自相对独立、彼此又紧密联系、互补辅佐的研究侧面。语用(学)现象可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换言之就是本体语用学(或语用学本体)的研究和应用语用学(语用学的应用性)研究。当然,语用学的研究还可以从两个视角展开:微观语用学和宏观语用学。作为部门语言学的语用学的核心课题包括:指示、预设、言语行为、会话含义、会话结构等。语用学相对于语言学其它的传统分科,历史并不太长,但是发展潜力很大,也有着多样的探讨范围和课题。这些研究的深入和发现不仅是学术提高所需要的,它们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应用翻译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性翻译,应用面广,其范围涵盖除文学翻译以外的所有翻译,如政治、经济、外贸、法律、社会,以及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方向从多学科角度入手,探讨和研究应用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诸多问题,即不但给学生讲授应用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结合翻译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使学生不仅能顺利从事应用翻译实践工作,而且能进行应用翻译方向的研究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篇学、语义学、第二语言习得、西方文论、跨文化交际学、文学作品鉴赏、高级写作、文体学、西方语言学流派、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外国语、翻译批评、中国译学通论、应用翻译、西方翻译理论、对外传播翻译、美国华裔文学、欧洲童话研究、西方幻想文学研究、学术写作与科研方法、高级听说等。

      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高等院校、研究所或教育部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企事业单位的研究机构和涉外部门、政府机关高层次的外事工作,驻外机构、新闻出版单位的涉外部门,中西语言文化交流工作单位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文学硕士学位。

      055201英语笔译(专业学位)

      055202英语口译(专业学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实施的专业学位教育。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分笔译和口译两个方向)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口、笔译人才为目标,训练学生的英语口、笔译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为出发点,以课堂研讨为主,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翻译特别是工程技术翻译的基本原理、技巧,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满足天津滨海新区及其周边地区对工程技术翻译人才的需求。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笔译基础,口译基础,高级英语听说,专题口译,工程笔译,工程交替传译,工程同声传译,工程技术笔译案例分析,对外传播翻译等。

      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有: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口译、笔译,涉外工程管理、技术交流等。

      本专业学制为2年,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070104应用数学

      研究方向: 1、最优化理论及其应用

      2、泛函分析

      最优化理论及其应用主要研究从可行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理论与方法,包括模型建立、最优化算法构造及其计算机实现。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经济管理、工程及最优控制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和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建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学模型为手段,探讨用各种最优化理论和方法,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目的。

      泛函分析研究方向主要应用泛函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把泛函分析与一些应用学科交叉结合,解决交叉学科的某些实际应用问题,特别是对最优控制和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最佳逼近等展开研究;对Banach、Hilbert等空间的结构和其上的有界线性算子的性质及其应用进行研究。特别是对Banach空间,赋β-范空间上的等距理论及其应用和Banach空间、赋β-范空间、赋准范空间上非线性算子的一致有界性及其应用等展开研究。

      以上两个研究方向均以加强基础理论,拓宽培养口径,优化知识结构,跟踪学科前沿,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科研、经济管理或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泛函分析、拓扑学、抽象代数、随机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最优化理论、时间序列分析、算子理论、计量经济学、数学模型、系统工程等。

      本专业学制为3年,授理学硕士学位。

      070200物理学

      我校理学院物理系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学术成就显著,学科建设发展迅速,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毕业生。2010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的几个研究方向上:

      研究方向: 1、光谱学

      2、发光学

      光谱学是光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本研究方向对处于低激发态和高激发态的原子进行高灵敏和高分辨的光谱探测,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特征,发现微观世界的奥秘并探索它们的崭新规律、检验现代量子理论的正确性。该方向的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新型激光器的开发和应用,也可用于与新型能源开发相关的应用技术,例如激光分离同位素、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以及等离子体的双电子复合过程。也可利用高激发态对外场的高度敏感性,研制具有高灵敏度的针对电磁场的探测器等。研究生毕业后可继续深造或在研究院所、企业公司和学校从事研究、生产、管理或教学工作。

      发光学是研究物体的发光条件、发光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包括: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高能射线发光、电致发光和生物发光等。近年来发光学又有很多新的发展,诸如有机电致发光、多孔硅、低维纳米、量子剪裁等。本研究方向瞄准学科前沿,主要开展具有发光、贮能、信息显示与存贮等功能的无机、有机功能材料与器件制备,是国内发光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研究生毕业后可继续深造或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量子力学(Ⅱ)、光谱学、光电子学、光子学、激光原理、高等光学、光学前沿讲座、发光物理学、显示技术、激光技术与器件等。

      研究方向:3、原子强外场效应

      4、原子光谱与动力学

      原子强外场效应是研究在强外场(主要是强电场)中高激发态原子尤其是复杂双电子原子光谱的科学.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束缚里德堡态电场效应、自电离里德堡态电场效应和标度电场能谱等.对处于低激发态和高激发态的原子进行高灵敏和高分辨的光谱探测,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特征,发现微观世界的奥秘并探索它们的崭新规律、检验现代量子理论的正确性。该方向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实现强电场操控复杂双电子原子提供实验依据,开辟减速以及囚禁原子的新方法。也可利用高激发态对外场的高度敏感性,研制具有高灵敏度的针对电磁场的探测器等。研究生毕业后可继续深造或在研究院所、企业公司和学校从事研究、生产、管理或教学工作。

      原子光谱与动力学是研究原子光谱及其动力学行为的科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稀土原子自电离态光谱、自电离态弹射电子角分布和分支比等。采用速度影像与飞行时间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稀土原子自电离动力学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为建立和检验新的量子理论提供依据。该方向的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新型激光器的开发和应用,也可用于与新型能源开发相关的应用技术,例如激光分离同位素、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以及等离子体的双电子复合过程.研究生毕业后可继续深造或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量子力学(Ⅱ)、光谱学、光子学、激光原理、非线性光学、高等原子与分子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实验方法、光学前沿讲座、激光技术与器件等。

      研究方向: 5、半导体器件与物理

      6、稀土发光与显示

      半导体器件与物理、稀土发光与显示 这两个研究方向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丰富和最活跃的分支学科凝聚态物理学下的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学在诸如半导体、磁学、超导体等许多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成就已在当代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为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提供了科学基础。前沿研究热点层出不穷,新兴交叉分支学科不断出现,是凝聚态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是它的另一重要特点。

      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具备广泛应用背景的功能陶瓷材料,研究其结构与性能关联,特别是合成过程中的微结构与相变情况,探索性质可控的合成途径。研究低维纳米尺度无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通过调控结构与性能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研究光电信息转换、显示器件与稀磁半导体中的基本物理问题,探索开发光电信息转换器件与系统的实用技术,围绕国民经济所需要的光电新材料,与材料科学、物理、化学以及工程学科交叉,平行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许多研究课题经常同时兼有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性质,研究成果可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量子力学Ⅱ、固体物理Ⅱ、发光物理、显示技术、光电子学、群论、光谱学、纳米结构材料与器件、有机半导体、固体材料化学、现代实验技术、凝聚态物理中的前沿问题、微弱信号检测。

      本专业学制为3年,授理学硕士学位。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研究方向: 1、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

      2、CAD/CAM集成及相关技术

      3.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

      4.机械动力学

      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围绕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理论、方法的研究,设计及开发等工作,为各行业提供先进的机械装备及加工技术。

      CAD/CAM集成及相关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围绕CAD/CAE/CAPP/CAM集成及相关技术,应用并行工程、成组技术、面向对象的设计理论等现代设计、制造方法,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为,在网络和计算机辅助下通过产品数据模型,全面模拟产品的设计、分析、装配、制造等过程。包括三维建模、装配分析、优化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信息管理、虚拟设计与制造、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等。

      机械动力学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宏观动态行为,研究对象包括几乎所有具有机械功能的系统,其研究范围涵盖了这类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动力学分析与设计、动力学控制、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该方向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尽可能低的代价使产品在设计、研制、运行各阶段具有最佳的动力学品质。

      以上四个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坚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要求学生跟踪本学科前沿领域的科研状况和发展动向,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有较好的听说水平及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产品开发及管理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数控技术及柔性制造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先进制造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优化设计、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图学、伺服系统、振动力学、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研究方向:  1、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2、机器人技术

      3、机械系统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

      4、现代传感器与测控技术

      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机械、电子及控制等知识研究和开发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和单元技术。

      机器人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各种类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以及各种结构型式的机器人(串联、并联)整机、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与研制工作。

      机械系统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研究方向主要进行机械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故障诊断技术及检测设备的研制工作。

      现代传感器与测控技术研究方向主要面向工业测量进行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应用、系统集成方法的研究及先进测控设备的研制。

      以上四个研究方向以加强基础理论、拓宽培养口径、优化知识结构、跟踪学科前沿、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研究生毕业后立足天津面向全国,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机电控制理论及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先进制造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机器人学、优化设计、机器视觉、智能控制技术、数控及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图学、伺服系统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研究方向: 1、计算机集成设计与制造

      2、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

      3、智能机械系统设计

      4、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计算机集成设计与制造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包括产品的CAD/CAPP/CAM/CAE等相关技术。

      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强度分析中的几何、物理和边界条件等多种非线性问题和生产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等方面的研究。

      智能机械系统设计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智能机械系统的设计、产品开发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研究方向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依托,主要从事设计技术应用、现代工业设计理论以及产品设计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以上四个研究方向以加强基础理论、拓宽培养口径、优化知识结构、跟踪学科前沿、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研究生毕业后立足天津,面向全国。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先进制造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有限元法、高等机构学、振动力学、计算机图学、数控及柔性制造技术、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固体力学数值方法及应用、弹塑性力学及其应用、高级曲面建模技术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520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1、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

      2、计算机集成设计与制造

      3、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4、机器人技术

      5、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

      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围绕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理论、方法的研究,设计、开发等工作,为各行业提供先进的机械装备及加工技术。

      计算机集成设计与制造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包括产品的CAD/CAPP/CAM/CAE等相关技术。

      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机械、电子及控制等知识研究和开发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和单元技术。

      机器人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各种类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以及各种结构型式的机器人(串联、并联)整机、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与研制工作。

      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强度分析中的几何、物理和边界条件等多种非线性问题和生产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等方面的研究。

      以上五个研究方向以加强基础理论、拓宽培养口径、优化知识结构、跟踪学科前沿、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研究生毕业后立足天津,面向全国。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

      以上五个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坚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要求学生跟踪本学科前沿领域的科研状况和发展动向,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要求学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有较好的听说水平及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产品开发及管理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数控技术及柔性制造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先进制造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优化设计、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图学、伺服系统、振动力学、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机电控制理论及应用、机器人学、智能控制技术、数控及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图学、伺服系统、现代设计方法、有限元法、高等机构学、振动力学、固体力学数值方法及应用、弹塑性力学及其应用、高级曲面建模技术等。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80300 光学工程

      研究方向:1、薄膜光学与红外技术

      2、光纤与光通信技术

      3、光电信息技术

      光学工程学科是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得到财政部与地方共建项目的支持。经过多年学科建设,形成了上述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薄膜光学与红外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薄膜光学及技术、红外仪器及技术的研究。包括薄膜光学特性计算及基本设计、材料选择及其性质、光学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技术、薄膜的透射、吸收和干涉等特性、折射率可调光学薄膜的研究、各种滤光器件及光学耦合器件(包括红外、紫外)设计、制备与应用技术开发;红外辐射特性、辐射在媒质中的传播特性、红外元件和部件的研制。

      光纤光学与光通信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光电子学理论研究及光电子器件设计,开展光纤通信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光子晶体光纤及器件,光分插复用器,光波长交错器和各类光纤滤波器的研究。

      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光电与计算机信息处理、光电子技术、光电检测与应用、光学图像的三维显示、红外图像与可视图像的融合显示、物体内部孔洞的无损检测、红外遥感技术、红外测温技术、人体红外特征识别、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如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图像识别,及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等技术。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第一外国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应用数学基础、数理方程、第二外国语、高等光学、傅立叶光学、工程光学、光信息处理与光全息术、现代光学前沿讲座、光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图像处理技术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物理电子学

      3、电路与系统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有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3个二级学科专业,力求培养在新型薄膜电子与器件、器件集成互连与电路设计、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等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的能力,能把握研究方向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高水平综合素质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具有创新思想活跃、理论与工程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优势。毕业生除出国深造外,能够在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企业担任科研及开发管理等工作。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是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得到财政部与地方共建项目的支持。经过多年学科建设,形成了上述3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以本学科为依托建有天津市"薄膜电子与通信器件"重点实验室。本学科还拥有从事IC设计、器件集成工艺和器件测试研究的专业实验室。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声表面波材料及器件、新型阻变存储器和新型半导体磁电子学材料及器件。声表面波器件相关方向包括器件用压电薄膜、宽禁带半导体~金刚石、ZnO、AlN、c-BN等薄膜材料制备、测试,薄膜声表面波器件和薄膜传感器件(应用于微流体探测和微生化分析),以及新型半导体薄膜电极的研制、体声波器件等研究。新型阻变存储器主要研究阻变器件结构的设计及关键工艺技术。新型半导体磁电子学材料及器件主要研究磁、电和光融和一体的多功能器件的关键材料及关键工艺技术。

      器件互连集成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集成电路器件互连集成技术,包括高性能互连材料的研究、器件互连电特性分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互连制造平坦化技术等。

      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方向在研究、掌握国际先进EDA 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电子系统高性能、低功耗、小型化、智能化的需要,开展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研究,为通信系统芯片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侧重于数模混合电路、高频集成电路设计和通信领域IP核设计。

      主干课程为电动力学、薄膜物理、光纤通信技术、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电磁场理论、激光物理、微波电子学、光波导理论与技术、半导体器件模拟、傅立叶光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电子薄膜测试与表征技术、量子力学、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器件模拟、模拟CMOS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建模与仿真、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数值分析与数学建模、微电子封装技术、MEMS系统、敏感材料与新型传感器、半导体工艺化学等。

      物理电子学学科是天津市重点学科,也是"十五""十一五"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得到财政部与地方共建项目的支持。以本学科为依托建有教育部"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中心。经过多年学科建设,形成了上述2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薄膜通信器件、薄膜传感器件、阻变存储器件等相关研究。薄膜通信器件研究内容包括:在研究、掌握压电晶体声表面波激发、传播、衍射和散射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压电薄膜/高声速材料"多层膜高频SAW器件研制与开发;薄膜传感器件研究内容包括:无线传感器件、化学传感器件、生物传感器件、红外紫外探测器件、磁电阻传感器件研制与开发;基于阻变特性的阻变存储器件的关键材料与集成技术研究。

      高性能薄膜及其应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高性能碳薄膜等的沉积、掺杂改性及其应用,包括碳纳米管薄膜的沉积及电子互连应用研究;金刚石薄膜的沉积、金刚石薄膜的掺杂、金刚石薄膜表面修饰及痕量检测应用等。

      电路与系统是一门内容丰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是现代信息工程包括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一切电子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电路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以及对各种电路与系统进行分析、综合和故障诊断。其研究对象是各种电路及为完成某种功能、采用各种技术所构成的基本系统。经过多年学科建设,本专业形成了上述3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滤波器设计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无源LC滤波器电路综合和分析理论,无源滤波器的集成化研究,全集成有源滤波器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实现,电路变换理论,跨阻滤波器设计理论等。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模拟或数字集成电路设计,SoC(片上系统)关键技术与设计理论研究,集成电路测试,信号完整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嵌入式系统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基于FPGA的IP核开发,基于DSP的视频、音频信号处理算法研究,基于ARM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研究和应用程序开发,基于MCU的应用系统研究及设计。

      本学科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5202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1、红外热像与测温技术

      2、光学全息及信息处理

      3、图像信息处理

      光学工程应用光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处理包括光源、光传输及变换、光信号检测与存储、光信息处理、光学全息、光电成像与显示、光通讯与光传感、激光加工与处理、微光与红外热成像、光电测量、光集成技术、光电子仪器及器件、光学遥感技术以及与其它光学有关的器件、系统的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工程技术问题。现有研究方向如下:

      红外热像与测温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红外测温技术、红外遥感技术、红外图像与可视图像的融合显示、物体内部空洞的无损检测、人体红外特征识别等。

      光学全息及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光全息术、光电与计算机信息处理、光电检测与应用、全息技术和三维成像技术、光显示技术、光存储与记录等。

      图像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光电成像技术、光学图像的三维显示、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如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图像识别、图像特征信息提取、图像加密、图像隐藏、机器人视觉及其应用等。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英语、自然辩证法、工程数学、傅立叶光学、专业英语、红外与微光技术、光通信技术、光信息处理与光全息术、现代光学前沿讲座、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电数字图像处理、光学技术综合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70205凝聚态物理

      研究方向:1、无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

      2、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

      3、低维材料与器件物理

      4、生物信息材料与物理

      无机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多晶粉末、透明陶瓷、玻璃、光纤以及薄膜等荧光转化材料,以及具有发光、光存储、光转换及光电探测有关的半导体材料及光电器件,获得光转换机制和器件的结构设计与制备,为新型光电子器件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方向从分子水平或微尺度上进行设计、合成及有序组装有机半导体材料并研究其光、电、磁性能,寻求在发光、光伏等器件方面的应用,并探索实现新一代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的方法和途径。

      低维材料与器件物理研究方向以获得新型光电器件产品和系统为目标,研究具有零维、一维、二维或者三维纳米有序结构材料的制备,以及相应器件结构与光、电、磁性能之间的关系。

      生物信息材料与物理利用有机、无机、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结构中的光、电、磁等信息功能团,研究信息功能团与生物活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化学物理过程,探索在生化检测及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为提取生命活动中重要信息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开设的主要课程:固体物理、发光物理、光电子学、显示技术与发光材料学、有机半导体、近代分析测试技术、固体材料化学、生物信息材料、生物材料化学与物理等。

      以上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3年,授理学硕士学位。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方向: 1、材料物理与化学

      2、材料学

      3、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方向主要通过纳米材料可控生长与纳米组装技术探索纳米材料的先进合成技术,如模板控制合成技术、模板纳米掩膜技术以及纳米材料有序纳米阵列体系的组装技术等,发展与现行半导体工艺相兼容的纳米集成技术,设计和开发具有新颖光、电、催化和敏感特性的纳米器件。通过研究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基本化学问题,探索制备无机功能材料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发展无机-有机功能复合体系,创造新材料,提升传统材料性能,开拓无机材料新的应用领域。通过研究磁性隧道结材料、薄膜电子材料与器件、硅基低维纳米结构体系(纳米点、纳米线、纳米异质结等)的制备、物理特性以及器件应用。利用高效纳米光催化材料及在水处理和空气净化方面的应用、纳米复合可降解材料、纳米自清洁材料、纳米抗菌材料。

      材料学专业方向针对无机功能材料独特的光、电、磁功能,开展无机光电材料的制备及物理特性研究,开发新型光电材料并探索在新型电子器件中应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电解质材料、锂电池用电极材料和新型储氢材料等的开发,分析电极过程动力学,离子输运特性,提高材料的电学性能。开展基于金属功能材料的记忆合金和磁性材料,运用金属学原理和材料性能学等理论揭示金属功能材料特性的本质,开发新材料,并进行这类材料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医用金属材料表面羟基磷灰石的制备与表征,及仿生制备高分子与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使学生运用材料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表面状态与骨细胞生长的规律,开发人体硬组织修复、替代用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研究金属基和无机材料基复合材料,运用材料学和力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材料合成、界面与性能的关系,开发传统材料的替代材料。

      材料加工工程方向借助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展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从材料结构、组织的变化到复杂变形过程的一系列数值计算结果,为成型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新工艺的制定、新产品设计开发以及相关装备提供必要的理论分析基础;针对材料成形设备液压机、模具及相应的成形工艺方法,采用先进的集成制造技术完成对新型成形设备的开发、制造,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所使用的模具和成形工艺进行理论研究,为各行业提供先进的材料成形设备与工艺技术;开展轻型材料的拼焊工艺及成形后零件的组织、结构、形貌及性能,拼焊板料变形后关键部位微观结构的形貌和局部形变织构,预测对拼焊板成形件整体质量的影响。模拟焊接接头运营环境进行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性能测试,进而为其耐蚀性研究提供基础。开展材料及工艺因素对成形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试验及材料成形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CAE)等方面的研究,优化材料成形工艺,实现材料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控制、性能预报与优化,建立材料成形系统理论,开发加工新技术;研究加工过程中聚合物形态结构的演变,采用创新方法在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中引入各种外场,改变聚合物凝聚态结构如聚合物的结晶度、取向度、晶粒尺寸、晶胞参数,以期得到高强度、高模量的制品,实现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变学,建立利用加工中应力场、温度场等控制聚合物链结构新技术,研制新型聚合物加工设备。

      开设的主要课程:应用数学基础、固体物理、固体化学、材料表征与分析技术、新材料导论、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材料合成与制备、薄膜物理、医用生物材料、材料成形力学、材料成型技术材料力学性能、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理论和现代设计方法等。

      以上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可从事材料的研制、开发、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技术及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1、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的模拟与组织控制;

      2、材料成形工艺、过程控制及装备;

      3、新型焊接材料与焊接技术;

      4、高性能金属材料加工及应用;

      5、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6、生物医用材料工程;

      7、绿色植物纤维材料与应用;

      8、纳米超疏水材料与绿色节能和自清洁技术;

      9、半导体材料与LED技术;

      10、稀土光电材料与技术;

      材料工程专业涉及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以及器件、系统等工程领域,研究上述材料的制备技术、材料成形工艺过程、器件组装和系统装备。本领域涉及材料以及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等工程知识。并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随着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和相互渗透,充实和丰富了本领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畴。

      材料工程是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工程的领域,同时研究上述材料的成形工艺过程、成形模具及成形装备。

      开设的主要课程:应用数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讲座、材料表征与分析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材料合成与制备、新材料导论、专利与知识产权、加工过程自动控制、材料成型数值模拟、新能源材料、显示技术与发光材料学、医用生物材料、材料现代成型方法等。

      以上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可从事新材料以及材料加工的技术科学研究、工艺设计、新产品研制开发及管理工作。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80800电气工程

      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3、电机与电器

      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气工程学科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应用的学科。电能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了极广泛的应用,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电网、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风电系统、光伏系统、智能配电网、企业电网、大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以及系统控制所涉及的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今后将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紧紧跟踪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在智能控制、数字电力系统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力电子电路、装置、系统及其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电力传动系统半实物仿真、电力传动的智能控制与网络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谐波抑制、无功补偿、电能质量控制、新电能变换新技术)研究等。

      电机与电器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机、电器及其它电磁机电装置的理论、设计、运行及控制规律的研究。包括新型电机及其控制技术、高效电机技术、新能源电动车用电机及控制技术、新型电器装置及其控制技术、机电动力设备运行的智能控制技术、电气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安全运行等。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气工程领域中电磁现象、规律及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涉及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网络理论分析、电磁场和电工新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该方向可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形成诸如电磁兼容技术、新型电源技术、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交叉学科新技术。

      开设的主要课程: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生物技术导论、线性控制系统、动态电力系统分析、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分岔理论与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现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网络分析、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现代电机调速理论与控制技术、电气绝缘监测与诊断技术、新型电测量技术及应用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优化与管理,在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公司、高等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4、新能源控制理论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描述与分析对象和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控制科学与各领域具体问题的密切结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对环渤海以及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方向以工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等为主要工具,研究系统建模、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智能控制、网络控制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在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系统集成技术、以及现场总线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承担了大量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和重大横向课题,具备了较强的研究实力和技术水平。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及仪表智能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将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机器视觉等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自动检测和监测系统。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几何量、机械量及其它物理量的现代检测方法和技术、工业过程参数的检测技术、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研究开发、嵌入式系统技术、电磁干扰技术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方向从事信息的采集、处理与特征提取,模式识别与分析,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系统的设计。研究领域包括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以及认知、自组织与学习理论等。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复杂信号的提取与分析、智能信息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等。

      新能源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风、光、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动力系统分析、模型建立、管理策略、先进自动控制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及先进自动化技术等相结合,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域,,并研究各类新能源动力系统的管-控一体化实现的技术与理论。

      开设的主要课程:应用数学基础、随机过程、系统建模与辨识、线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导论、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原理与应用、DSP原理与应用、网络化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小波分析基础及应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容错控制等。

      本专业毕业生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上掌握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毕业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本学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种类型的公司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5207电气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3、 电机与电器

      4、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气工程学科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应用的学科。电能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了极广泛的应用,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将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提高把电气工程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投入实际应用的能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电网、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风电系统、光伏系统、智能配电网、企业电网、大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以及系统控制所涉及的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今后将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紧紧跟踪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在智能控制、数字电力系统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力电子电路、装置、系统及其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先进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谐波抑制、无功补偿、电能质量控制、新电能变换新技术)等研究领域。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将集中在研究和应用高电压、大电流、可关断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方面,进一步探讨其先进的控制策略。

      电机与电器研究方向集中于机电动力设备运行时的动态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机电动力设备运行的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技术、电气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安全运行、电机调速与运动控制技术、新型电器装置及其控制技术等方向。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电气工程领域中电磁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该方向主要承担电网络、电磁场和电工新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任务;它既是电气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又可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本方向将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网络理论分析与电力信息分析、现代电磁测量、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基础等研究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线性控制系统、动态电力系统分析、现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继电保护、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网络分析、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力电子电磁兼容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优化与管理,在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公司、高等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85210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1、计算机控制与管理

      2、传感技术与自动检测系统

      3、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4、新能源控制理论与技术

      5、智能机器人控制与应用

      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研究方向主要将传统的现场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控制层与管理层数据及应用的无缝集成;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实现工业控制的智能化、网络化和管控一体化。该研究方向主要开展生产全流程一体化控制、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建模与优化决策方法、复杂工业过程混合智能建模与控制、生产过程的运行工况故障预测、诊断与自愈控制等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对解决我国工业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社会经济意义。 该方向已在系统控制与集成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开发基础,取得了显著进展。

      传感器技术与自动检测系统研究方向从事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及仪表智能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将信号处理、数据融合、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理论应用于自动检测和监测系统。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各种几何量、机械量及其他物理量的现代检测方法和技术,各种自动化仪表的设计与标定,工业过程参数的检测技术,基于智能控制策略的复杂系统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研究,基于光电检测及计算机视觉的工业检测,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技术等。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方向以电力、冶金、石化、水泥等流程工业中普遍存在的复杂工业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节能降耗为研究目标,以复杂工业系统建模、智能控制和流程工业全流程优化为重点,研究和发展复杂工业系统控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在同步发电机/电动机励磁控制技术、钢铁生产企业物流能耗建模、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小型转炉炼钢终点碳温控制、板坯连铸关键设备故障诊断与漏钢预报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特色。

      新能源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以新能源汽车能源变换系统的控制理论及应用、典型功率变换器的故障预报与诊断机理和先进控制系统为研究重点。主要研究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能源变换与控制技术、动力系统控制技术及汽车电子智能控制技术等若干关键基础理论;大功率变流系统建模以及控制策略、故障预报与故障诊断机理、电磁兼容性等研究;面向海洋石油开发与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控制系统、变流控制系统及其他工业控制系统的研究等。

      智能机器人控制与应用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机器人系统控制与应用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智能机器人控制与应用是一个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的主要学科有控制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器人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及材料科学等,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器人系统的建模、仿真,机器人系统的设计、控制、集成与测试,各种控制理论与智能算法在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

      近几年控制工程方向承担并完成了科技部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等纵向及横向课题。

      开设的主要课程: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智能控制导论、线性系统理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化控制系统、DSP原理与应用、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检测技术及识别技术、现代电力电子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自动化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优化与管理,在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公司、高等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研究方向:1、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

      2、光纤通信理论与技术

      3、光纤传感理论与技术

      4、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

      我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包含"信息与通信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系统"是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拥有"天津市薄膜电子与通信器件重点实验室"和 "光电器件与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初步建立了通信理论技术、传感技术、和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比较完备的研究体系,形成了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光纤传感以及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四个研究方向。

      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研究定位于移动信道估计、频偏估计、信号检测、干扰抑制等关键问题的理论与技术,以及高速移动网络覆盖关键技术研究。

      光纤通信器件与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光纤通信器件与传输技术的研究。研究定位于高速、大容量波分复用光纤通信技术面临的色散补偿、窄信道间隔,网络结点技术等;下一代时分复用光纤通信技术面临的窄脉冲激光器、脉冲延时器;各类光栅传感技术等。

      光纤传感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光纤传感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研究定位于传感信号获取、处理和解调技术,传感系统设计以及新型光子晶体和特种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及应用的研究。

      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各类通信系统中相关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研究定位于各类编解码及优化控制算法,各种信息变换和识别所需的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开设的主要课程:第一外国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应用数学基础、生物技术导论、随机过程、通信网体系结构、扩频通信、滤波器理论与设计、宽带无线数字通信、信号检测与估值、现代信号处理、宽带接入技术、光纤通信、信息论与编码、光电子学、学科前沿讲座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1、移动计算与分布式处理系统

      2、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3、计算机图形与信息可视化技术

      4、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5、服务计算与企业信息化技术

      6、智能机器人与嵌入式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点为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下设两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和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该学科为天津市一类重点学科,拥有"计算机系视觉与系统"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计算及软件新技术"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共建"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移动计算与分布式处理系统研究方向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背景,研究面向普适服务的移动计算技术与分布式应用支撑系统。包括:无缝移动新技术、云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大数据迁移技术、支持重构的软件新技术、面向普适服务的分布式应用支撑系统。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方向以基于可信计算理论的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的智能化技术、安全评估技术、密码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处理等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适用于大规模网络环境的安全体系架构、网络恶意代码检测与病毒预防、异常流量的预警与控制、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可视化、安全对抗等,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

      计算机图形与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种图形的计算机表示、造型方法、图形生成算法、各种数据场的显示方法、图形标准、真实感图形图像的显示等。在计算机工业本身,图形技术是计算机界面、人机交互技术的重要内容。在计算机应用上,图形图像与可视化技术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仿真模拟、虚拟现实等研究方向的核心内容。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研究方向围绕着模式识别与智能化视觉信息处理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实现技术开展研究。针对遥感信息、视觉信息的表征与计算中的不适定与不确定性基本问题,重点研究上述信息的统计建模、推理与先验知识的表示、进而研究遥感信息、视觉数据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的机器学习等新方法,解决基于感知的信息组织与表示、图像恢复与修补、模式识别、景物分析、图像理解、立体匹配、运动分析、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等问题。

      服务计算与企业信息化技术研究方向以企业建模与优化、服务工程与服务计算、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等为基础,研究服务计算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解决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化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等问题。主要开展供应链与现代物流的建模与优化、复杂物流系统分析与仿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智能机器人与嵌入式技术研究方向研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与构建技术,研究面向领域的嵌入式系统,重点研究嵌入式视觉平台、信息采集与智能分析、遥感遥测数据信息处理、空间嵌入式电子系统的综合设计。

      开设的主要课程:计算理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智能计算、高级网络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的软件体系结构、随机过程、高级计算机图形学、高级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挖掘、移动计算、网络安全、物流系统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数据管理新技术等课程。

      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研究院所、国营大中型骨干企业、外资或独资企业,从事相关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3500 软件工程

      研究方向:1、数字媒体计算与软件

      2、网络信息安全

      3、服务系统建模与服务计算

      4、数据库与知识工程

      软件工程硕士点为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该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新目录下新增的一级学科,所属学科门类为工学,我校为首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该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培育)。

      数字媒体计算与软件研究方向以图形图像作为主要数字媒体对象,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工程、 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图像理解、图形绘制、虚拟场景构建、信息的可视化、机器人视觉软件等关键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方向紧跟世界网络计算技术、网络软件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着重对网络信息系统设计、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信息保密等技术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估、软件可靠性分析、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安全中间件、计算机病毒防治软件、安全数据库等。

      服务系统建模与服务计算研究方向横跨运筹学与控制论、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以制造企业供应链、第三/四方物流、航运业务等为主要应用领域,具体研究内容:供应链和现代物流系统的建模与优化、人力资源计划(HRP)建模优化与控制、复杂物流系统分析与仿真平台和SOA技术研究

      数据库与知识工程研究方向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数据管理需求,研究面向嵌入式/移动/普适/云计算环境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策略、方法与技术。具体研究内容:高效数据管理与挖掘方法、大数据管理技术、面向实时及高性能应用领域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支撑平台。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级数据库技术、计算理论、高级网络体系结构、智能计算、面向对象的软件体系结构、高级计算机图形学、高级人工智能、模糊理论及应用、系统存储技术、数据挖掘、移动计算、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开发、数据管理新技术、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

      毕业生可在研究院所、IT企业、软件与安全测评机构等从事技术研究、系统研发、技术服务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1、网络信息系统与安全

      2、复杂系统建模及其计算机仿真

      3、智能信息处理与可视化计算

      网络信息系统与安全研究方向紧跟网络计算技术、软件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开展基于大规模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网络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技术包括大数据处理、信息安全、移动计算、数据存储与编码、数据挖掘与融合、电子商务、语义网等。

      复杂系统建模及其计算机仿真研究方向涉及到系统科学、建模理论、优化理论、计算机仿真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和应用领域等学科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供应链与现代物流系统的建模与优化,利用MAS系统理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供应链与现代物流系统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模型,探索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研究仿真建模及其软件实现方法,构建复杂物流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平台和集装箱码头物流运作系统仿真平台;从SOA的观点出发,研究、设计面向第四方物流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

      智能信息处理与可视化计算研究方向围绕着模式识别与智能化视觉信息处理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实现技术开展研究。针对遥感信息、视觉信息的表征与计算中的不适定与不确定性基本问题,重点探讨上述信息的统计建模、推理与先验知识的表示、研究遥感信息、视觉数据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的机器学习等新方法,解决基于感知的信息组织与表示、图像恢复与修补、模式识别、景物分析、图像理解、立体匹配、运动分析、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等问题;并研究面向领域的智能信息处理与可视化计算技术与应用问题。

      开设的主要课程:算法设计与分析、智能计算、高级网络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的软件体系结构、高级计算机图形学、高级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挖掘、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开发、物流系统控制技术、移动计算、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

      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骨干企业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或在IT企业从事研发工作。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研究方向: 1、分离与反应工程

      2、功能高分子合成及催化剂

      3、有机太阳能电池

      4、光催化与纳米材料

      5、新型催化材料和催化技术

      6、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工程化

      7、生物质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和化学品

      8、环境与生态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四个二级学科,是天津市"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拥有"天津市有机太阳能电池与光化学转换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高档颜料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以生物与现代医药、染料、分子探针和能源材料等领域的新物质、新反应、新产品和新技术研究为核心的研究体系。

      分离与反应工程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在染料中间体、医用抗体以及高附加值化合物等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开展研究,着重研究反应动力学、催化反应机理、系列产品的特殊合成与精细加工工艺,进而进行工艺设计、工程开发及工业化的应用,围绕化工产品生产中的新型高效分离技术和环境友好新工艺两条主线开展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

      功能高分子合成及催化剂研究方向主要以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表征、应用性能、工艺开发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新型功能橡胶、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及聚合物负载催化剂等的合成理论与技术研究。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开发以染料敏化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为主的新型太阳电池相关材料的合成及制备技术;设计开发新型有机(聚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不断提高光电转化效率,降低电池制备成本,发展清洁能源技术。

      光催化与纳米材料研究方向主要以高效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和敏化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反应动力学为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二氧化钛、氧化锌、碘化亚铜等无机材料的纳米颗粒、纳米棒、纳米线的制备,以及多孔纳米材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污染物的敏化降解等研究。

      新型催化材料和催化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与催化转化、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催化转化制燃料和有机化学品、石油天然气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态污染物的催化消除等重要方面。

      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工程化研究方向主要以精细化工新产品合成反应动力学和工艺开发中的工程化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有机金属材料、功能染料、功能助剂、荧光探针、药物和有机中间体等的新产品、新工艺及工程转化中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研究。

      生物质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研究方向主要以生物质高温热解、生物质加氢裂解、生物质氧化裂解等反应过程为基础,开展生物质原料转化制备生物柴油、航空煤油、呋喃衍生物、芳香烃以及其它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应用研究。

      环境与生态工程研究方向主要学习污染物在生态系统内迁移、转化和归宿等行为及其对生命系统的危害、风险评价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知识,研究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机制及生态毒性效应,培养能够从事污染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高等化工热力学、金属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结构波谱分析、现代精细有机合成、高等生物化学、化工传递过程原理(II)、有机催化反应工程、高等分离工程、有机合成设计、工业催化原理、现代分离与分析技术、绿色化学与化工、天然有机物化学、超分子化学导论、膜分离科学与技术、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染料、专业外语、当代化学前沿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国家、省市级石油、化工、医药等相关行业的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技术管理、产品技术开发、生产设备设计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5216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1、精细化工工程

      2、功能型新材料

      3、能源化工与生物质资源化

      4、过渡金属催化药物合成反应研究

      5、生态修复技术

      精细化工工程研究方向主要以精细化工新产品合成反应动力学和工艺开发中的工程化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络合精馏、分子精馏、超临界萃取等方法分离纯化精细化学品,开展有机金属材料、功能染料、功能助剂、荧光探针、药物和有机中间体等的新产品、新工艺及工程转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

      功能型新材料研究方向主要以功能化学品、功能高分子、精细大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等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药物控制释放理论、药物新制剂以及功能新材料等领域,系统开展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功能化学品、高分子的精细化、功能化、智能化和生物模拟等方向的研究。

      能源化工与生物质资源化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光相应纳米器件、生物质的高效转化途径以及固体废弃物的二次利用技术,着重于高效低成本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与制备,光电转换的分子机制与动力学基础,可见光制氢技术与高效电极制备,生物质制备高附加值中间体的催化剂筛选,和废弃生物质的能源转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过渡金属催化药物合成反应研究研究方向以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底物,开发新型催化剂,开展高选择性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实现立体、区域和化学选择性的有效调控,力争在绿色合成反应、新型催化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开展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临床治疗药物的设计、合成及生产工艺研究。开展现代新型纯化、分离方法的研究,为高纯医药中间体的制备与工程化提供理论基础。

      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学习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领域,针对水体、土壤、大气等不同领域的不同污染物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研究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培养能够从事生态系统污染修复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高等有机化学、高等化工热力学、现代精细有机合成、有机催化反应工程、有机合成设计、功能高分子材料、高等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剂合成与应用、生物反应工程、超分子化学导论、精细化工过程分析与工艺设计、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有机结构波谱分析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国家、省市级石油、化工、医药等相关行业的研究院所、理工类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从事化学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技术管理、产品技术开发、生产设备设计等。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85235 制药工程 (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1、化学合成药物的研究与制备工艺

      2、合理药物设计与构效关系研究

      3、中药/天然药物研发

      化学合成药物的研究与制备工艺研究方向主要以药物及中间体化学、药物合成、药物设计和新药开发为研究对象,开展化学药物的合成及生产工艺研究。

      合理药物设计与构效关系研究方向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技术寻找先导化合物,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药物构效关系研究,参考天然配体或底物的结构特征,设计新结构药物。

      中药/天然药物研发研究方向主要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分析、分离手段,开展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新的活性物质的寻找工作,从传统中药中追踪发现先导化合物,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其作用机制进而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公共基础课、高等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专论、有机化学合成新进展、药用高分子材料、新药设计、有机合成设计、现代分离与分析技术、植化方法学、药物合成方法学、生物制药工艺学、有机结构波谱分析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国家、省市级医药与精细化工研究单位,大型医药与化工企业的研究院所及理工类高等院校。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100701 药物化学

      研究方向:  1、新药的开发和药物合成工艺研究

      2、医药生物材料的合成、表征及药物应用

      3、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修饰及质量控制研究

      4、生物医学诊断试剂的合成及研发

      5、合理药物设计与构效关系

      新药的开发和药物合成工艺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以药物及其中间体化学合成和新药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化学药物的新合成路线设计、合成工艺优化及生产工艺研究。

      医药生物材料的合成、表征及药物应用研究方向以新型药物缓控释材料、功能聚合物材料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药物疗效为目的,设计合成针对抗癌药物、肽类药物、基因药物、蛋白质等药物的缓控释材料,实现靶向给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修饰及质量控制研究研究方向采用现代的分析分离技术,或研发新的固定相材料,开展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从传统中药中追踪发现活性成分及先导化合物;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其作用机制并据此进行结构优化改造;据新发现的有效成分进行相应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

      生物医学诊断试剂的合成及研发研究方向主要设计合成系列新型荧光探针和碱性磷酸酶、谷胱甘肽酶等生物酶探针,探讨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和构效关系,设计合成具有肿瘤靶向性的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试剂。

      合理药物设计与构效关系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技术寻找先导化合物,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药物构效关系研究,参考已上市药物的优势结构和药效团特征,设计创新药物。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等有机化学、有机结构波谱分析、半微量有机合成技术、高等生物化学、药物化学专论、生物合成概论、现代分离与分析技术、植化方法学、天然化合物结构分析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知识产权法、现代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中药成分代谢化学、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国家、省市级医药、精细化工等相关行业的研究院所、理工类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产品技术开发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医学硕士学位。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l、环境生态修复

      2、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3、环境安全监测与评价

      4、环境生物技术

      环境生态修复以环境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受污染的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以环境科学、现代生物学技术、生态工程技术为手段,研究生态系统及其边界环境中有机、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规律、生态行为、降解机制与毒理效应;研究受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开发生物修复工艺与原位、异位修复生态工程技术,开展生态恢复和重建,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主要针对区域环境污染和全球环境问题,研究环境污染物形成的机理与排放污染特征及其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归宿,开发各环境介质污染控制新技术与设备以及多污染物联合控制对策与技术;研究固体废弃物环保处理与处置的管理措施及其资源化途径。突出研究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化学处理技术,重金属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开发烟气脱硫脱硝新技术和新工艺,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综合技术。

      环境安全监测与评价通过研制环境安全监测器件和仪器,运用各种采样技术、分析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结合自动化、批量化、多参数网络在线技术,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多功能自动化和全方位监测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及其形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污染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并建立环境数学模型;利用不同评价方法进行环境安全评价。

      环境生物技术主要以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开展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预防与控制、环境修复、环境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研究。应用酶联免疫、PCR、电子显微、生物传感器、基因探针、生物芯片等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与评价;发展微生物进行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污染环境的原位生物修复、环境废弃物生物降解及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着重研究环境废弃物生物处理、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生物法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理论与技术。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高等环境化学、生态学、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环境数学模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预防与控制工程、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现代环境分析理论与方法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国家、省市各级环境保护监督与管理部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环境综合管理部门,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环境检测单位、工业三废处理企业、污水处理厂、废弃物资源化企业、环保产品生产与销售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公司、环境工程设计企业、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等单位。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1、安全监测、监控与管理工程

      2、职业卫生工程原理及除尘、除毒技术

      3、消防与工业安全技术及工程

      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5、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技术

      安全监测、监控与管理工程研究方向主要以重大危险源监测与监控技术、现代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化、安全管理工程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理论,开展安全系统分析、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技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国际化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职业卫生工程原理及除尘、除毒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以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为研究对象,开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

      消防与工业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方向主要以各种火灾、矿山安全和重大化学灾害为代表的安全生产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火灾和重大化学灾害防治方法及新技术的基础理论、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技术、以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钢结构与防火和矿山安全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研究方向主要以火灾、危险化学品爆炸等灾害的成灾机理、损伤效应为研究对象,开展各类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在灾害作用下的破损机理的研究并对结构极限承载力进行安全评价,研究结构反应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防灾减灾的设计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灾害荷载引起的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原理等。

      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以各种污染所导致的环境安全、生物与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污染控制技术与环境安全综合防治、风险评价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燃烧与爆炸学、安全科学技术研究进展、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技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级或高级课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高等流体力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国家、省市各级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部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085224安全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1、安全监测、监控与管理工程

      2、职业卫生工程原理及除尘、除毒技术

      3、消防与工业安全技术及工程

      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5、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技术

      安全监测、监控与管理工程研究方向主要以重大危险源监测与监控技术、现代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化、安全管理工程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理论,开展安全系统分析、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技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国际化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职业卫生工程原理及除尘、除毒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以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为研究对象,开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

      消防与工业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方向主要以各种火灾、矿山安全和重大化学灾害为代表的安全生产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火灾和重大化学灾害防治方法及新技术的基础理论、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技术、以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钢结构与防火和矿山安全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研究方向主要以火灾、危险化学品爆炸等灾害的成灾机理、损伤效应为研究对象,开展各类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在灾害作用下的破损机理的研究并对结构极限承载力进行安全评价,研究结构反应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防灾减灾的设计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灾害荷载引起的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原理等。

      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以各种污染所导致的环境安全、生物与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污染控制技术与环境安全综合防治、风险评价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燃烧与爆炸学、安全科学技术研究进展、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安全检测、监测与监控技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级或高级课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高等流体力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国家、省市各级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部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20205产业经济学

      研究方向:  1、产业组织与发展战略

      2、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3、产业投资与可持续发展

      4、金融创新与产业发展

      5、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

      产业组织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围绕市场结构与企业市场行为、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合理化、企业绩效衡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方向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从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国民经济高级化产业结构研究,以促进科技创业型产业结构模式的建立。

      产业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以投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产业投资的科学化、合理化,力求产业投资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同时以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为另一研究重点,促进产业经济健康发展。

      金融创新与产业发展方向站在金融视角,以金融创新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以金融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重组整合,探讨金融政策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

      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方向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发展理论、计量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影响产业发展的机理,从而提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经济学原理、管理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计量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应用数理统计、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国家、省市级经济管理部门、大中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从事高级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经济学硕士学位。

      085236 工业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1、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

      2、现代经营工程

      3、人因工程

      4、工业系统分析方法与技术

      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研究方向包括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现代制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等。

      现代经营工程研究方向包括工程经济、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企业过程重组、管理信息系统等。

      人因工程研究方向包括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劳动生物力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工业系统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方向包括量化分析方法、计算机系统技术、系统优化等。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工程经济学、工业工程学、生产运作管理、质量工程、运筹学、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人机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管理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工业企业管理部门、企业开发管理部门、项目管理公司、生产管理部门、物流管理公司等单位。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85239 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2、公共项目管理

      3、投资决策与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理论,投资项目的管理体系、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建设工程全过程及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内容。

      公共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种公共支出的项目建设管理理论和方法,公共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工具和技术,以及公共安全及预警机制等风险管理的内容。

      投资决策与工程造价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工程造价计价与支付,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以及项目融资、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设计管理、结算管理等一系列工程造价形成过程中各管理环节的理论和方法。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现代管理学、管理经济学、项目管理学、项目计划与过程控制、经济法与建设法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工程合同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工程计价学、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各级人民政府公共投资管理部门,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项目管理公司,工程咨询单位,金融单位及保险公司,企业开发管理部门,大型企业投资管理部门或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085240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1、物流产业规划与设计

      2、企业物流的管理与运作

      3、物流系统的运输管理

      物流产业规划与设计研究方向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等。

      企业物流的管理与运作研究方向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与维护,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规划、设计、配置与运用等,物流系统功能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流程设计与优化,供应链管理等。

      物流系统的运输管理研究方向包括物流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等。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物流工程与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布局规划、现代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生产物流系统运作管理、运输理论与实务、组织行为学、国际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采购供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工业企业管理部门、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物流管理公司、大型国际物流管理企业等。

      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1、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

      2、生态工业系统与企业环境管理

      3、项目投资控制与治理

      4、系统优化与决策分析

      5、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

      6、集成化管理与信息系统

      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企、事业单位及其政府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影响管理系统效率的各类实际问题。

      生态工业系统与企业环境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层次(企业层、园区层、社会层)生态工业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模式及其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项目投资控制与治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政府投资项目及一般业主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监管等内容。

      系统优化与决策分析研究方向研究生产和服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与组织行为决策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运筹学、统计学和复杂系统等理论与方法研究复杂产业生态系统、工程项目生态系统和供应链系统的建模、仿真和算法及其应用。

      集成化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企、事业单位及其政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问题,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应用。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管理学、生产与运作管理、运筹学II、经济学、应用统计学、项目管理学、系统分析与协调、物流工程与管理、多目标决策与评价技术、软件工程、现代工业工程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国家、省市级经济管理部门、大中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从事高级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管理学硕士学位。

      1201Z1 工程管理

      研究方向: 1、工程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

      3、工程项目系统优化与决策

      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方向以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施工、运营等阶段的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综合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重点研究工程项目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决策的理论与工具,近年来主要以城市基本设施中的地铁、交通枢纽、城市生命线管网等领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为切入点,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建立项目风险防控体系为目标,培养直接指导工程项目实践的专业人才。

      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以项目治理、合同管理、生态共生为理论依据,针对工程规划、评价、控制等技术进行系列研究,近年来主要关注大型项目投资控制、建设项目供应链金融、PPP项目关系治理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工程项目系统优化与决策研究方向以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和复杂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复杂系统决策、系统建模与优化、预测及仿真等理论和方法,研究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和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优化、管理和协调的理论方法与决策技术,解决工程项目系统的最优化管理问题。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经济学原理、管理学、技术经济学、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管理学、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多目标决策与综合评估技术、工程可视化仿真优化方法、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各级人民政府公共投资管理部门,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项目管理公司,工程咨询单位,金融单位及保险公司,企业开发管理部门,大型企业投资管理部门,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管理学硕士学位。

      120201会计学

      研究方向: 1、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

      2、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3、审计理论与方法

      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的开展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学科建设高地的需要,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人才,推进循环经济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

      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将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为培养原则,拓宽研究生知识面、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功底、综合的财务分析能力和解决财务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层次财务人才。

      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以审计理论与应用研究为基础,重点探讨审计理论及其应用,为完善我国审计理论体系,加强社会和政府的监督,解决新领域及实践中的审计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培养审计学术界、理论界、实业界三合一的复合型高级审计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管理学、运筹学II、、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会计理论研究、财务理论研究、审计理论研究、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及财务报告分析、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研究方法、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项目融资评估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集团公司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高级会计、财务、审计、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管理学硕士学位。

      120202企业管理

      研究方向: 1、企业创新战略与营销

      2、现代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3、公司金融

      企业创新战略与营销研究方向主要以企业生存条件、发展条件、发展途径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先进的市场营销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要求学生熟悉企业运作模式,掌握具体营销策略,培养懂市场、懂管理、懂战略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

      现代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大中型企业的体制与机制改革、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及发展趋势、企业战略联盟、企业绩效衡量的指标体系、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与管理等。培养胜任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评价的高级管理人才。

      公司金融主要研究投资学、金融市场策略、高级公司财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公司合并与并购、管理层激励与公司控制等。培养掌握公司金融理论,熟悉公司理财与资本市场运作,了解公司风险管理策略的高级金融管理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运筹学II、财务管理学、经济学 、应用统计方法、技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竞争战略、管理创新、消费者行为研究、高级财务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人员测评技术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国家、省市级经济管理部门、大中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从事高级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管理学硕士学位。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研究方向: 1、投资决策与工程造价管理

      2、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3、风险分析与工程保险

      4、企业创新与运作重构

      投资决策与工程造价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政府投资项目及大型建设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价款管理,公共项目投融资管理,公共项目的建设管理模式及运营管理等内容。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投资项目的决策理论,投资项目的管理体系,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项目管理在一般制造业中的应用,全寿命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等内容。

      风险分析与工程保险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及工程保险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工程保险的制度安排,公共安全及预警机制等内容。

      企业创新与运作重构研究方向围绕企业技术经济运作,以企业形态、重组、技术创新和低成本运作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优势:(1)企业存在形式的演变,包括企业新形态的产生、企业的边界、企业的消退、企业的重组;(2)企业制度创新,包括企业治理结构和内、外部机制,管理制度化与程序化的均衡与突破;(3)企业技术创新和运作创新,包括R&D运作、资产运作和物流等运作的创新。

      开设的主要课程: 公共必修课、管理学、技术经济学、运筹学II、经济学 、应用统计方法、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管理学、生产与运作管理、高级技术经济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管理创新、投资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各级人民政府公共投资管理部门,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设计院,项目管理公司,工程咨询单位,金融单位及保险公司,企业开发管理部门,大型企业投资管理部门或房地产开发公司,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管理学硕士学位。

      1256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1、建设工程投融资

      2、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

      3、工程风险管理

      4、工程施工管理

      建设工程投融资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有建设工程的决策机制和投资方式,建设工程融资方式和融资模型,建设工程融资合同管理,建设工程融资风险管理等。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有建设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建设工程交易阶段造价管理、建设工程实施阶段造价管理等。

      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有建设工程风险识别方法,建设工程风险分析和评价方法、建设工程风险应对方法等。

      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建设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建设工程施工环境管理等。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工程管理导论、工程经济学、管理数学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工程项目投融资、工程项目决策分析、工程造价概论、工程计量学、工程计价学、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风险管理与保险、工程计划与进度控制、建设工程施工技术。

      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工程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单位以及设计院等,其工作岗位一般涉及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熟悉中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030301 社会学

      研究方向:1、社会发展评估与预测

      2、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3、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

      社会发展评估与预测 研究对象是对特定时空条件下社会整体发展如社会结构、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和某些社会发展领域如人口与家庭、社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速度、规模、结构变化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评估、预警与预测。运用计量分析理论、方法对社会问题进行应用性、实证性分析是本方向的特色。

      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主要从"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出发,研究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人的发展的合理性的统一性,通过研究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互动关系,使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受到人的发展的合理性的检验和规约,为社会学中有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 重点是社会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研究;社会工作方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工作模式研究;社会工作实务技巧在时代背景下的应用及其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以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行为学、社会研究方法等理论为基础,探索社会工作学科理论及其实务在中国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体现出的特殊功能及其本土化的发展路径是本方向的研究特色。

      开设的主要课程:社会学理论、政治学理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高级社会统计学(含定量分析)、中国社会学发展专题、社会预测理论与方法、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社会安全预警、社会与公共政策等。

      以上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可从事各级政府制定宏观和微观的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保障方针、公共管理政策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社区微观组织建设、社会工作机构管理、社会工作服务以及各级政府决策前的民意预测和社会运行状态的调查与预测研究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法学硕士学位。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研究

      2、中国现代化进程与研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包涵的经济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所体现出来的经济思想;研究这些思想在中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运用和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经济思想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性,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研究成果。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理论成果,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和手段;以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为背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义,分析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断丰富中国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该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中的社会主义理论成果,以中国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背景,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以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现实为背景,研究中国当前与未来坚持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基本措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新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研究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主要开设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I、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II、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文献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当代政治思潮与社会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研究、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外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研究等。

      以上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可以从事本专业与相邻专业的教学及理论研究工作,同时也可以从事相关应用领域的实际工作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法学硕士学位。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向: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舆情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3、组织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充分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和实践要求的,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研究人员,以及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咨询与辅导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重点研究人的社会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其中侧重从人的政治社会化角度研究人的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从而探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舆情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以调查研究舆情信息为基础,以分析解决我国当代思想现实问题为重点,运用现代社会学、政治学及传播学等理论、范畴和研究方法,探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思想政治教育对巩固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维护执政安全和国家安全产生积极的作用。

      组织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研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底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从两个方向切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与创新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以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切入点,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探讨二者在目标追求、价值导向、教育原则和方法、教育效果、队伍建设和工作模式等方面的相关性。重点研究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实现德育目标中的独特作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相互借鉴和优势互补。

      主要开设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政治思潮与社会问题分析、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等,课程设置面广,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法学硕士学位。

      035200 社会工作

      研究方向:1、临床社会工作

      2、社会服务机构管理

      临床社会工作(以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为重点):主要研究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工作模式,探索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方法、技巧在社区、学校、企业、精神健康、司法等组织机构或领域,针对不同群体需要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模式,研究社会工作理论、技术在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及其发展路径。

      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主要研究社会服务机构在项目策划、服务设计、项目运作、资源整合、服务督导的路径与模式,探索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实践在拓展机构服务领域、提升机构服务层次、增强机构发展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及功能。

      开设的主要课程:社会工作理论、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社会工作伦理、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管理等。

      以上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可从事公共管理政策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社区微观组织建设、社会工作机构管理,可在司法、企业、学校、医疗等各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评估与研究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0470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研究方向:1、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

      2、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

      3、教育财政与教育投融资管理

      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人力结构与教育结构相关性的研究:对我国农村和农民教育发展规划及模式的研究;对城乡环境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研究;我国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研究;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研究;对我国社区学院教育模式及相关理论的研究等。

      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残疾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研究,残疾人高等院校治理结构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研究;残疾人高等院校治理结构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学校管理研究,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技术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方式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比较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经济成本研究。

      教育财政与教育投资管理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对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及教育基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研究。该研究主要结合财税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关注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问题研究,特别是在教育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针对我国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客观实际,对如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均衡化等问题进行研究。这一研究方向内容包括: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教育投资资金的筹措、使用与管理;区域教育均衡化问题研究;高校投资与产权明晰等研究。

      本专业培养有较扎实的管理学、教育学基本理论以及经济学基础的,能充分把握当代中国教育发展进程的,知识面较宽、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较好的科研能力与教育管理能力,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等学校及其它层次学校,国家政府机关及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国家非盈利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财政学、社会学、政治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当代社会思潮专题、当代中西方教育比较研究、西方经济学、我国弱势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教育法与行政法专题、经济法与合同法专题、残疾人高等教育理论专题、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经济学前沿理论专题研究、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与理论研究等课程。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教育学硕士学位。

      1305L1 设计艺术学

      研究方向   1、工业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理论研究

      2、现代平面设计与理论研究

      3、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4、装饰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工业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理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人机系统、人机系统分析和人机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涉及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的人机系统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案例研究;产品开发设计程序与方法研究;产品设计符号语言研究;设计方法论研究;低碳设计应用研究。

      现代平面设计与理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现代广告策划与设计、企业形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网络媒体设计、民族艺术传承与设计研究、视觉传达与文化传播研究、平面创意设计制作方法与理论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室内环境及景观环境的设计方法与系统理论。涵盖内容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及构成模式研究、环境空间组织分析及应用方法研究、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及材料研究、设计创意表现的综合技法研究、环境设计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开发案例研究、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旧工业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装饰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材料、工艺、造型规律、美学特点及所包含的设计要素等,研究现代装饰绘画工艺研究、装饰规律研究、装饰造型研究、公共艺术理论研究。

      以上四个研究方向以培养面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意识及造型能力,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适应当前设计艺术发展的时代需求,胜任设计艺术学科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设计及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熟悉设计艺术的基本设计程序和方法,具有设计艺术的审美感知、审美理念和造型能力,掌握设计艺术某研究方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具有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协调平衡设计中各项因素和各方面专业人员的组织能力。熟悉专业英语写作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两项技能。

      开设的主要课程:美术、中外设计流派、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系统设计、产品语意学研究、人机系统设计与分析、公共设施设计研究、视觉文化传播、企业形象设计、艺术设计与中国民族文化、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现代装饰绘画工艺研究、装饰规律研究、装饰造型研究、室内形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建筑改造设计研究等。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艺术学硕士学位。

      1202Z1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

      研究方向:  1、全球化营销管理与创新

      2、全球供应链管理

      3、企业跨文化管理与创新

      全球化营销管理与创新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世界经济日益网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在全球化竞争环境、法人治理结构、全球化产品创新、全球化视野下的消费者行为、全球化品牌营销策略和营销文化与营销观念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全球供应链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企业对覆盖全球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宏观控制过程中,全球供应链预测与管理、全球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供应链流程再造与风险防范以及全球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合作伙伴之间的价值差异、价值变化、战略集成和信息共享等问题。

      企业跨文化管理与创新主要研究企业在跨国经营与并购过程中,跨文化管理战略模式、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与创新、跨文化企业的文化冲突与融合、跨文化沟通、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协同创新等问题。

      开设的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运筹学Ⅱ、社会学、经济地理、国际经济学、管理创新、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国际关系与政治、国际税收筹划、供应链整合专题、财务管理学、跨文化与国际传播、中外商务行为比较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国家、省市级经济管理部门、大中型国有企业、合资及外资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及新兴产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高级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管理学硕士学位。

      085223    船舶与海洋工程

      研究方向: 1. 船舶防污染技术

      2. 船舶自动控制

      3. 船舶能效管理

      船舶防污染技术 研究船舶国际防污染公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公约转化为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等问题。开展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控制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展海洋污染评估、预防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培养精通国际国内船舶防污染法规,具备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控制及处理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船舶自动控制 研究船舶自动监控及远程数据通讯技术。旨在培养掌握船舶设备监测与控制现代技术及系统开发与维护技能的工程研发人才,培养掌握船、岸数据通讯与分析技术的岸基支持高层次人才。

      船舶能效管理 研究船舶设备能效分析与评估,船舶设备工作过程数值仿真技术。传统能源在船舶设备的高效利用及新能源应用技术。旨在培养具备船舶能效意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及具备先进设计理念的船舶设备研发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内燃机废气净化技术、船舶与海洋防污染法规、现代环境检测技术、船舶设备及系统仿真技术、现代控制系统、船舶电气及自动控制、现代轮机管理、新能源与船舶节能技术、高等内燃机原理、船舶辅机工程等。

      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有: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海洋经济领域,可以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等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污染应急处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工作。还可到各地航运公司、修造船厂、海洋石油装备等企业从事船舶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可到内燃机企业,环保设备企业从事相关设计和工程研发工作。

      本工程领域学制2.5年,授工程硕士学位

       

    • 天津科技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现场确认须知
      2019-01-02

      天津科技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现场确认须知

      各位考生:

      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现场确认工作将于2018年11月7日-11月10日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现场确认考生范围

      凡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选择在“天津科技大学报考点(代码:1233)”参加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并已网上支付报名费用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在我校进行现场确认,经过现场确认后,报名方为有效。

      由于专业的特殊要求,报考我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工业设计方向)、工业设计工程、设计艺术学、艺术设计专业的的考生(含应届生、往届生),须一律选择在天津科技大学报考点参加考试,在我校进行现场确认。

      (特别提醒:网上报名报考天津科技大学,但选择其它报考点的考生现场确认办法,请参阅当地报考点说明。推免生不再进行现场确认。)

      二、考生应携带材料:

      1. 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无身份证军人报考需提供《未办理身份证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证明》(军级单位干部部门盖章)、军官证或学员证。

      2. 应届毕业生(2019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携带本人学生证。往届毕业生须携带本人学历证书原件。2019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携带准考证(自考生)和学生证(网络教育考生)。

      3.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须携带本人《入伍批准书》(在个人档案中存档)和《退出现役证》原件。

      4.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生成的报名简表(一份)。

      5. 现场确认前请在网上报名界面确认是否通过学历(学籍)校验,如未通过,学籍有问题须提供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历有问题的须提供学信网《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

      6.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持所在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

      三、时间及地点:

      滨海校区:2018年11月7日-11月8日,上午9:00-12:00, 下午13:00-16:00。

      地点: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大街 天津科技大学滨海校区中校区5号楼104。

      河西校区:2018年11月9日-11月10日,上午8:30-11:30, 下午14:00-17:00

      地点: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 天津科技大学河西校区国交中心二楼会议室。

      考生可选择上述任一校区现场报名。以上如有变动,请及时关注我院网站公告或现场公告。

      四、乘车路线

      1. 到达河西校区的乘车路线:

      天津站、天津南站:乘地铁3号线在营口道站转乘地铁1号线至复兴门站下车,换乘97、808等路公交车至学苑路站下车即到;

      天津西站:乘天津地铁1号线至复兴门站下车,换乘97、808等路公交车至学苑路站下车即到;

      其他公交路线:乘95、97、629、652、655、656、686、808、835、846、855、859路公交车学苑路站下车即到。

      2. 到达滨海校区的乘车路线:

      天津站:乘地铁9号线至泰达站下车,换成导轨电车至学院区站下车即到;

      天津西站:乘651路公交到达终点站——滨海校区;

      天津南站:乘地铁3号线在天津站换乘地铁9号线至泰达站下车,换成导轨电车至学院区站下车即到。

      其他公交路线:

      835路:王顶堤立交桥站—学苑路—塘沽火车站—滨海校区

      880路:高辛庄公交站—塘沽外滩—泰达中心酒店—滨海校区

      104路:西部新城站—塘沽火车站—胜利宾馆—滨海校区

      校内835路:河西校区—滨海校区

      五、报名内容

      1. 报名内容包括:验证、图像采集、确认报名信息,签署《诚信承诺书》。

      2. 验证、图像采集后本人要认真核对报名信息表上的信息(往届考生还要认真核对本人学历、学位证书编号是否正确),核对无误在本人的报名信息表签字确认,阅读并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 专科学历取得满两年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一律以同等学力考生身份报考,请考生提前查阅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并确认是否具备各专业的报考要求,如因报考条件不符导致未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承担。

      六、准考证打印

      2018年12月14日-12月24日,考生可凭网上报名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七、考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23日。考试地点为我校滨海校区,具体考场请于考前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八、注意:以上事项请考生详细阅读并相互转告。有关招生考试最新信息,将在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更新公布,请随时关注网站信息动态。

       

    • 天津科技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各招生专业学制一览表
      2019-01-02

      天津科技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各招生专业学制一览表

       

      学院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

      学习方式

      学制

      ■[001]  机械工程学院

      ◆(080200)  机械工程

      全日制

      3年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全日制

      3年

      ◆(082200)  轻工技术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085201)  机械工程

      全日制

      3年

      非全日制

      3年

      ◆(085206)  动力工程

      全日制

      3年

      非全日制

      3年

      ◆(085234)  车辆工程

      全日制

      3年

      ◆(085236)  工业工程

      全日制

      3年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全日制

      3年

      ■[002]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全日制

      3年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085210)  控制工程

      全日制

      3年

      非全日制

      3年

      ■[003]  化工与材料学院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全日制

      3年

      ◆(082200)  轻工技术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085204)  材料工程

      全日制

      3年

      非全日制

      3年

      ◆(085216)  化学工程

      全日制

      3年

      非全日制

      3年

      ■[004]  生物工程学院

      ◆(078000)  药学

      全日制

      3年

      ◆(082200)  轻工技术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083600)  生物工程

      全日制

      3年

      ◆(08522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非全日制

      3年

      ◆(085235)  制药工程

      全日制

      3年

      非全日制

      3年

      ◆(085238)  生物工程

      全日制

      3年

      非全日制

      3年

      ◆(100700)  药学

      全日制

      3年

      ■[005]  海洋与环境学院

      ◆(070700)  海洋科学

      全日制

      3年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085229)  环境工程

      全日制

      3年

      ■[006]  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

      ◆(082200)  轻工技术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08522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非全日制

      3年

      ■[007]  艺术设计学院

      ◆(130500)  设计学

      全日制

      2.5年

      ◆(135100)  艺术

      全日制

      2.5年

      ■[008]  经济与管理学院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全日制

      2.5年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2.5年

      ◆(120200)  工商管理

      全日制

      2.5年

      ◆(125100)  工商管理

      非全日制

      3年

      ◆(125300)  会计

      全日制

      2年

      ◆(125600)  工程管理

      非全日制

      3年

      ■[010]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全日制

      3年

      ◆(083500)  软件工程

      全日制

      3年

      ■[011]  理学院

      ◆(070300)  化学

      全日制

      3年

      ■[012]  外国语学院

      ◆(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

      全日制

      2.5年

      ■[014]  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0832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085231)  食品工程

      全日制

      3年

      非全日制

      3年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

      全日制

      3年

      ◆(0972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全日制

      3年

      ■[015]  造纸学院

      ◆(082200)  轻工技术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08522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全日制

      3年

      非全日制

      3年

       

    <1... 535455565758...100>